正想要长治久安,就一定在要输出汉文化,只是草原上并没有多少汉民,想要让蒙古诸部认同接受汉化,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孟浚还需要时间。
时间来到了昭武三年,正月。
在辽河河畔,白色的营帐连绵数里,营地中到处都是走动的蒙古人,以及随军而来的牛羊与马匹。
这次会盟,漠南所有的部落和漠北的一些主要部落,首领都来到了沈阳城外,要和如今刚刚覆灭清廷的乾朝举行会盟。
蒙古诸部首领只知道是来会盟的,孟浚并未通知他们,即将有一场大规模的阅兵。
春初正月,朔风吹过辽东大地,春季的到来,万物也开始了复苏。
孟浚于沈阳城郊,会集漠南北各大部落首领于沈阳郊原,大校诸军。
这次参与阅兵的,足有十余万人,这等场面,可以说是旗帜蔽日,金鼓震天。
而在历史上,和孟浚一样大规模的阅兵,可以往上追溯到永乐时期的一场大阅兵。
而永乐大阅兵的起因,是统一了波斯的帖木儿,扬言要带兵东征,征服大明。
而帖木儿的使者来到明廷,口出狂言,对永乐帝十分不敬,朱棣随后征调近二十万大军,举行了一场大阅兵,而这场阅兵后,终明一朝,边关未见一个帖木儿骑兵。
清晨,孟浚正式下令,举行大阅,这场阅兵,骑兵两万骑,步卒七万人,另有火器兵两万人,各类大小火炮共计两百余门。
孟浚于沈阳城郊,筑了一座高台,邀请诸部首领上高台校阅诸军。
参与阅兵的都已经全部换上了新装,特别是第一阵的禁卫军,其原来是由重甲军所改编而成孟浚的禁卫军。
他们身着重甲,头戴铁盔,一身行头,很是光鲜亮丽,所有人看上去,既威武又雄壮。
随后则是赵用平的武安镇,柏永馥的固武镇,接下去的是钱彪的武宁镇,以及高进库,梁敏,杨三吾,王辅臣,李来亨,郝永忠等诸镇,最后面的才是黄成的骑兵队伍。
随着阅兵的开始,诸部首领方才知道,他们也并非傻子,乾朝在会盟之时,搞这一场大阅兵,分明就是展示军威,震慑自己。
所有的部队,皆是甲胄鲜明,行进起来戈矛如林,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