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就听得远处一声又一声的呼唤。孟嗬,嗬嗬嗬嗬嗳嗬,嗳嗬,嗬嗬嗬嗳嗬,孟。 外国友人又从背包里拿出录像机,准备开干了,问道:“这是什么声音?”
“牛走丢了,唤牛呢。”
金华斌农村出身的,小伙计中就有放牛娃,这声音熟得不能再熟了,对他说道:“丢的还是头小牛。”
“这你也听得出来。”
外国友人半信半疑道:“小牛大牛呼唤声有什么不同吗?”
“大牛有牛绳,丢了村民是满山的找与追。小牛出生不久,肉还嫩着,农民舍不得在它鼻孔上穿绳子,村民放牧时,都是母牛小牛一起放的,但小牛顽皮,常常会乘母牛不注意跑到别处。”
金华斌边说边比划道:“所以,村民会作歌呼唤小牛回来,你仔细听。”
外国友人用手搭在耳边,果然,远处传来一阵歌声,似是大人在学牛叫。 “这叫《呼牛调》,村里人都是这么找牛的。”
金华斌边说边把村民的歌翻译后唱了起来。 崖崖嗬哎,嗬咦嗬来。 来呐呀, 来咦呐跟你娘走哎。 你娘在依橫。 你娘生你四脚落地爬哎, 小小黄牯头, 黄牯头跟你娘走哎, 崖啊崖崖嗬,崖崖嗬, 啊嗬啊嗬崖啊崖崖嗬。 “哦,是它娘生它不容易,快快出来跟娘走,是这意思吧?”
老外嘻笑着说:“这让我想起年前网络上流行的一句话,儿子,你娘喊你回家吃饭了。仙居的乡士文化真个丰富,百走不厌。”
公盂村不高,海拨七百米,可对于平日里很少爬山的城里人而言,却是个高强度的活动,更何况本次大家都带着帐篷,虽说帐篷不重,但怎么着都有十几斤,背在背上,也是个不小的负担。 爬过两个坡,又走过一个小村庄后是一边竹林,牧笛悠闲地响了起来,几个放牛娃坐在牛背上结队而过,一个吹着笛子,另几个边用牛鞭打着节拍,边唱着《远牧牛》 绕村四面禾黍稠 陂中饥鸟啄牛背, 令我不得戏垅头 入陂草多牛散行, 白犊时向芦中鸣 隔堤吹叶应同伴, 还鼓长鞭三四声 牛牛食草莫相触, 官家截尔头上角! 外国友人想起刚出前坑村的时候,溪边有几头牛,牛背上停着几头白鹭,在啄食着什么,连呼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