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的考试项目被增设在了第一天。
语文和数学的考试科目被往后顺延,因此当学生们坐在考场内,第1个要面临的挑战就是民俗神话史的答题。
上午是文考,下午是武考,这150分看似是新增加的,但要拿到可并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
随着铃声响起,考试开始,试卷上的听力测试题,就已经让不少人感到困难了。
学生们纷纷戴上耳机,听着耳机里传出经咒的念诵声音,他们需要快速做出判断。
写明音频播放的是什么经文或是什么咒语,又在什么情况下使用,以及要写出这些经文咒语的出处。
可实际上这些经咒的念诵声音听起来都一样,除非有极其扎实的基础能够清除之外,这的确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好不容易完成了听力题,接下来的理论题又更是一个拦路虎。
这些理论题不单单涉及到了佛家道家一类的宗教,还涉及到了繁杂的民俗。
要想在理论部分拿到满分,就必须要有着非常充足的知识基础。
所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不同的地方,民俗文化也会有不同的区别,,要在如此庞大的领域中找到正确答案,的确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
再往下填空题是完善经咒内容,选择题是通过民俗手段对一些特殊事件作出的最优判断。
能够完成这些答题就已经不是容易的事情了,更何况最后还有一个大分题作文。
道是什么!
题目只有4个字,学生们要通过这个题目写出一篇作文。
说起来容易,可仔细想想又谈何容易?
自古以来,多少历代先贤都在追寻这个问题,道,究竟是什么?
有一些成绩比较优异的学生,在作文开篇就引用了道德经的一句话。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一些根骨悟性不佳,者也开始回顾自己之前所学的内容,讲了半天,最后还是决定以最通俗的儒家入手。
“道不可道,道法自然,自然非死物,故道无常道。
道变应事而变,言之则死……”
在这个命题的作文上,学生们可谓是百花齐放,每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