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荒五千余顷,虽遇荒年而该郡无匮乏,于是司马炎对其予以表彰,赐谷千斛,并布告天下,树为榜样。为加强劝农工作,司马炎还专门指派司徒石苞“(申)明劝课”,制定“殿最之制”,每年考核一次,以劝农成绩的好坏作为奖罚、升降官职的标准。此外,西晋政府还增加了管理农业的官员。尽管司马炎的劝农政策未能全面彻底贯彻执行,但还是起到了招抚流亡、劝农乐业的积极作用。
司马炎在位期间,开凿和修复的新旧渠道水利工程遍及各地,如:杜预镇守荆州,修复西汉邵信臣所建的钳卢陂、六门堰,引滍、淯等河水灌溉原田一万余顷;淮南国相刘颂修复芍陂,“百姓歌其平惠”。司马炎还组织人力扩充整修潞河车箱渠,灌溉土地一万余顷,惠及四五个县。为防患水涝,他还责令修治兖、豫二州的旧陂旧堨及私家小陂。水利工 程的修建,保证了农业生产的丰收。而由于水利事业的发展,一些灌溉工具被广泛应用,如杜预发明的“人排新器”。同时,以水力发动的农产品加工机械水碓、连机碓也遍及各地。水利灌溉事业的发展,极大促进了西晋农业的恢复与发展。162
此外,为了增殖人口,增加社会劳动力,司马炎于泰始九年(273年)规定, 民女年满十七岁,若其父母仍未让出嫁,则由当地官员为之择偶。为了分化吴人势力、开发北方荒地,灭吴后,司马炎鼓励吴人北上,并规定凡北上的原吴国百姓和百工均可享受免除二十年徭役的待遇。同时,对遭受灾害的地区和遭鲜卑侵扰的北边地区还实行减免赋税等政策。以上这些措施,有助于促进西晋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162
太康元年(280年),全国共有人口16163863万人,有2459840户,每户人数657人。20
而据《隋书·地理志》,太康统一后编户有260余万户21
,一说此为太康二年(281年)的统计结果。2
而到太康三年(282年),全国人口达377万,较之太康元年增加了130多万户22
,出现了“太康繁荣”的景象。统计人口的高速增长,与司马炎统治时期相对和平的局面和司马炎恢复经济的积极举措有关,也跟废除屯田使得之前的非编户人口成为编户的政策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