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图存晋室者,小不惜官爵,大不惜躯命,扬于王廷,揭勗、紞之奸,迸之裔夷,则不待交章讼攸,而攸固以安,抑不待措攸于磐石之安,而晋固以存。今乃举尊卑疏戚之口合讼攸,而强帝持天下以任攸。荀勗固曰:“陛下试诏齐王之国,必举朝以为不可。”堕其术中而犹竞以争,尚口乃穷,攸之困,晋社之危,诸臣致之矣。”29
蔡东藩《两晋演义》:1“齐王攸忧死而晋无贤王。”30
2“若夫梁王肜之挟怨陷人,自坏长城,误处之罪尚小,误晋之罪实大,晋室诸王,除琅琊扶风及齐王攸外,类多失德,此所以相与沦胥也。”
个人作品
司马攸书法作品存《望近帖》(收录于《淳化阁帖》)。
《全晋文》收录有其作品:《下齐国相令》、《下教诸吏慎刑》、《藩王自选长史议》、《王昌前母服议》、《节省议》、《与山涛书》、《书》、《太子箴》。32
轶事典故
东晋时人曾评论晋武帝司马炎令司马攸归国与立惠帝司马衷为太子这两件事,哪一件事失误最大。多数人都认为立惠帝一事失误最大。桓温说:“不是这样的,让儿子继承父亲的事业,让弟弟治理国家,有什么不行的!”
司马兆,字千秋,河内温县人,晋文帝司马昭第三子,晋武帝司马炎的同母弟,母王元姬。晋武帝受禅即位,追封其为城阳王、谥号哀王。
人物生平
幼年夭折
司马兆,字千秋,司马昭第三子,晋武帝司马炎的同母弟,母王元姬。年十岁而夭。
后嗣奉祀
晋武帝即位,下诏:“亡弟千秋,少聪慧,有夙成之质,不幸早亡,先帝先后特所哀愍。先后欲绍立其后,而竟未遂,每追遗意,情怀感伤。其以皇子景度为千秋后,虽非典礼,亦近世之所行,且以述先后本旨也。”于是追加司马兆封谥城阳哀王。
司马景度以泰始六年(270)薨逝,晋武帝再以第五子司马宪继哀王后。城阳王司马宪薨逝,晋武帝再以第六子司马祗为东海王,司马祗继哀王后。司马祗薨逝,咸宁初年,晋武帝又封第十三子司马遐为清河王,以继司马兆后嗣。1
司马广德,晋文帝司马昭之子,晋武帝司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