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班智达上师”说话言语告知大伙儿了,这一回是“乌夏帽子大佛爷”亲自说话,经历了这三番五次,真正的辩经,方才开始!
“如今的题目,却是给了你们些许时间,叫你们来思虑。”
闻最上面大上师所言,陆峰立刻压制下来了自己所思所想之一切,仔细的聆听着上面“大佛爷”的言语。
这一次的考学,却无是拘泥于哪一部大论。
是囊括了教学的十一部大论。
还有诸多本部上师菩萨,其余部派上师菩萨写出来的“释论”,都可辩论。
无用担心说出来,无人知道是不是胡诌。
一则是大家伙儿都学了佛法如此多年,是否胡诌,均可辨明!
第二是旁边的班智达上师心里知道。
若是在此时胡诌,却是不用旁边的对手发力,“班智达上师”就会直接祭起“金刚钺刀”,一下子就将其砍头,一了百了。
至于这“辩经”,依旧是两两辩经,不过这题目,却是出自于“性无性违等,种种性定见。说此色唯名,真实无自性。彼自性分别,容受即当止。色及色自性,空如先所说。彼自性俱相,分别此止遣。不生不灭等。所有诸法观。”
出自于“佛母般若波罗蜜多圆集要义论”。
是要在此中分辨自性,并可以此扩大,由意而出!
这是一个看起来辩的很大,实际上操作空间却很小的辩题。俱都是“螺蛳壳中做文章”,不过在场的诸位僧人都无有惧色。虽然他们学习的是“五部大论”,但是就算是扩到“十一大论”之中,亦不算是甚么。
大家伙儿都走到了这一步,都无有一个软脚虾,都是吃人的狼,此刻不过是狼群争肉罢了,如何能怕?胆气若是先怯了,那接下来还不用辩经,就一定失了先机!
至于如何选定了“辩经”的对手,亦很简单。
便是有人拿出来了竹筹,吹一口气,叫这竹筹落在了众人手里。上面自然有旁人的法号,寻到了旁人,即可辩经。
在每一个地方上,都有一位“班智达上师”“虎视眈眈”!
陆峰扫眼一看,便知晓这一次辩经,最多辩两轮,数量就差不离了。
应要留下来六位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