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口不可能无限增多。
兴建基础设施得有个限度。
这方面得早做规划。
他随即问道:“有没有个长期的规划?”
牛队长和田书记对视一眼。
他总是站在很高的格局上。
他俩同样清楚建设一个宜居的雪山村很重要。
人口的数量和宜居程度关联性最大。
里面涉及环境质量、交通状况、公共设施、住房条件等等一系列的事。
所以在数年前就和彭灵敏团队制定了出了雪山村的发展和人口规划。
随即田书记开口道:“按照我们的规划,后续的村里常住人口可能差不多维持在25万至30万。”
“雪山村总面积455平方公里,去掉70的生态区域,剩下约135平方公里。”
“也就是说每平方公里承载约2000人。”
“如果算上每天二十万左右的旅游人口,那就是平均每平方公里承载3000多人。”
“整体来看,与北上广深核心区每平方公里大几千人甚至过万相比,还算低密度。”
“相对来说挺宜居的。”
彭万华微微点头:“挺合理。”
聊完了这事。
几人又开始闲聊。
回想过去,牛队长忍不住有些感慨。
毕竟年纪大了,就是喜欢回去过去。
他道:“这些年咱们村变化是真大啊!”
“不止面积、人口,经济方面更是一日千里。”
“我记得八十年代那会,很多村里人才勉强吃饱饭。”
田书记点头,笑着补充道:“准确的说是勉强吃饱,大米饭肯定不够吃的。”
彭万华回想了一下,八十年代生那会,他还在吃玉米糊糊呢。
牛队长哈哈一笑,“是啊,后来出了万华一家子大学生,咱们的日子才开始好起来。”
田书记:“嗯,我记得没过两年,村里就相继盖起来大瓦房。”
“然后没过几年,村里成立了公司,九十年代开始迅速发展。”
“到了千禧年之后,咱们村基本上就跻身全国最富裕的村子行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