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李大开看到杨鸣用闸刀在切胶片的时候,眼珠子都要瞪出来了,他真没想到电影里面一帧一帧画面竟然真是“剪”出来的。
周彦没管他们两个,兀自地开始上胶片准备放映。
等到胶片上了之后,他又掏出本子跟笔,开始正式看片子。
李大开原本以为,一部电影总共就九十分钟,看下来也用不了多长时间,但是真当周彦开始看片子的时候,他才发现,情况完全跟他想象的不一样。
周彦真是一帧一帧在看,一点都不夸张。
从片子的第一秒开始,周彦就看的非常仔细,几十秒的片段看完之后,他还会回过头重新看。
看上几遍之后,周彦就要开始在本子上做记录。
周彦记录的内容非常细致,信息包括片段的内容,片段的时间起始点,情绪走向,人物出场、退场。
最让李大开感觉离谱的是,周彦竟然把人物走路的拍子都给记录了进去,细的令人发指。
李大开直呼大开眼界,原本在他的想象中,配乐就是看看电影,然后把曲子写出来就行了,有些曲子不用原创的,直接采用那些知名曲目即可,没想到会这么复杂。
他们是上午九点钟到的燕京制片厂,但是到十二点的时候,第一盘胶片才刚刚看完一半,按照这个速度,光是看片就要花费两天时间。
对李大开来说,这个活自然是很轻松,周彦在看片子的时候,基本上很少跟奥利维埃交流,所以也没什么话需要他来翻译。
但是这样一直陪同奥利维埃干坐着,他也挺着急的。
一开始看着片子,李大开还挺感兴趣,但是看了没多久,他就感觉非常枯燥,周彦“拉片”的过程实在细致了,一分钟的片子可能要看十几分钟。
看到一旁的奥利维埃稳稳坐着,一点着急的模样都没有,李大开也是十分感慨,这些导演的定力可真是强啊。
其实周彦完全可以偷点懒,这是翻拍电影,配乐按照原版的模板套就行了,不过他拿钱办事,也不习惯糊弄人,还是把工作做的细致一点。
当然了,整体的工作量肯定要少很多,因为小男主弹奏的那些曲子绝大部分都已经提前定了下来,拍摄的时候也都是按照那些曲子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