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1990:从鲍家街开始 > 第454章 学院的困境(4/7)
是主修的小提琴,这就要比其他主修钢琴的同学要有优势,他创作的时候,很多时候,抱着一把小提琴就能开动了。”

    本来他们是在聊琴房不够用的事情,这会儿听到周彦说起学校以前的事情,学生们也听的津津有味。

    虽然他们不是作曲系的,但是听过作曲系很多事迹。

    作曲系有两代比较出名。

    一代是谭盾、郭文景、叶小刚他们那一代,被称为黄金一代。

    另一代就是十年后周彦、贾国屏以及李涛这一代,被称为白银一代。

    相较而言,白银一代好像不怎么起眼,贾国屏现在还在国外学习,李涛跑到周彦工作室做配乐了,最出名的周彦,更多的名气还是因为通俗作品来的。

    “周老师,你作曲的时候,用什么乐器?”有学生好奇道。

    “那当然是用竹笛啦,周老师的竹笛那么利害。”

    “是啊,听说周老师的竹笛是大师级的。”

    周彦主修竹笛,很多学生都知道,现在民乐还经常演奏周彦的那几首曲子,包括《暗香浮动》、《共饮长江水》以及《西游幻想曲》。

    关于周彦的竹笛水平,传来传去,也是越来越夸张了。

    他的竹笛水平,当时确实跟专门学竹笛的学生们水平差不多,甚至是中上游,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也没有太大的长进,更谈不上是大师级。

    周彦笑着摆摆手,“我作曲,基本上手边有什么乐器就用什么乐器,实在没有乐器,就用脑子空想,等到有时间了,再用乐器去验证。”

    其实这也是大部分作曲家的常态,作曲的时候,乐器只能是辅助,更多的时候是靠理论。

    这跟流行作曲不太一样,很多流行曲创作者连乐理都不太懂,随便找个乐器扒拉几下,甚至直接自己哼,都能作出好听的流行曲。

    因为流行作曲要的只是简单的旋律,对乐理的要求并不是必须的。

    什么和声走向、织体、配器,他们都不用了解。

    这时候,周彦话锋一转,又聊起了乐团刚才的表演,“《甲骨文》是郭师兄今年最具雄辩性的作品,他在乐曲中描述了女娲补天的古老传说。这部作品中,他使用了十五件乐器,而且是以打击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