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的也早,餐厅刚开门我们就去了,吃了第一口热呼的。”张守仁招招手,示意周彦坐下,随后问周彦,“你最近有新作品么?有没有考虑过,给我们《十月》投篇稿子?”
周彦暗自感慨,张守仁不愧被誉为京城四大编辑之一,第一时间就找他邀稿。
这也是编辑的职业习惯了,见到个作家,就想问作家要稿子。
编辑们最喜欢的就是普遍撒网,反正是有枣没枣打两杆子,最后用不用你的稿子另说,但是约稿子的动作不能停。
关于张守仁,周彦听余桦说过一个故事,跟莫言有关的。
之前因为《透红的萝卜》出名,《人民文学》的编辑朱伟就很看好莫言,知道莫言要写一篇跟抗战有关的后,嘱咐莫言,写完一定要给他。
不过后来莫言写完之后,恰好被张守仁看到,就把稿子要回去看了。
看过之后,张守仁就说要把稿子发在《十月》上。
这可把朱伟给急坏了,就跑去找张守仁要把稿子要回去,张守仁当然不干,双方就吵了起来。
后来还惊动了两家杂志社的领导,经过协调之后,还是发表在了《人民文学》上。
而那篇他们争抢的,就是轰动一时的《红高粱》。
从这件事情可以看出,他们这些编辑对于好作品的渴望是非常炙热的。
抢稿子的事情时常发生,只不过像《红高粱》那种情况比较少,大部分情况,编辑们都是提前去占坑。
张守仁问周彦这一句,自然也是想提前占坑,假如周彦最近有作品,他不是正好能看看么?
面对张守仁的邀稿,周彦摇摇头,笑道,“最近没有什么……”
他还没说完,史铁笙忽然开口道,“他其实写了不少作品,都不拿出来发表。”
周彦愣了起来,史铁笙什么时候喜欢“多管闲事”了?这可不像他的风格啊。
果然还是跟余桦在一起时间长了,受到了影响。
张守仁听到史铁笙的话,好奇地看着周彦,“是么,你为什么不发表?”
周彦嘴角抽了抽,说道,“因为作品都不太满意,就觉得没有发表的必要。”张守仁又看向史铁笙,“铁笙你见过他的作品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