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李斯的身上。
而李斯眼中居然滚落两滴泪,他垂目拱手:“斯本欲言,始皇帝仅有微恙,宜静养,不可轻动。然……”
他没有继续说下去,而是再度深拜于地。
始皇帝脸上难得地露出一丝笑意,声音温和地开口:“吾之丞相果然非幸进之辈也。”
他突然长身而起,两名内侍从大帐一角钻出,试图搀扶,却被他直接推开。
“卫尉羯寡言木讷,朕所倚重的,唯有二卿!”
他声音沙哑地开口:“今朕欲即刻拔营返回咸阳,心中却有一事牵挂不下。”
“令高,”他的目光落在了赵高身上,“尔当日言,若以少子胡亥为将,遣五千卫尉军登琅琊台,斩妖邪之事如同反掌观纹。”
“而今少子胡亥领军登台已有半日,何以迟迟而不定!”
赵高终于得以抬头,他不留痕迹地看了看始皇帝的脸色,再度确认了自己的判断。
虽然始皇帝此时语气似有质问之意,然而赵高心中却并不慌乱。
而且,李斯虽然同样无比畏惧始皇帝,然而与此同时,他对始皇帝极为尊崇。
毕竟李斯初时仅仅为吕不韦舍人,后为始皇帝门客。当时始皇帝怀疑六国门客包藏祸心,欲遣尽秦之六国人。
李斯为楚人,自然在被遣之列。于是上疏,言门客者,英才也。六国英才皆归于秦,此秦得天下人心之力证。天下归心,大王如何有拒而不纳的道理?
此疏一上,其时尚只是秦王的始皇帝大喜,收回成名。而李斯亦因此得始皇帝青眼,自此扶摇直上。
李斯既然得始皇帝简拔于微末,心中自然铭记始皇帝之恩遇。
但是赵高不同!
始皇帝是一个偏信之人,他认为赵高之父赵衰身为九卿,却愿意为自己试药,乃是忠心耿耿。
有父如此,儿子赵高自然亦是忠君之人,只是被其母牵累。
自己再赐以恩遇,不顾其身体残缺,拔擢其为中车府令,只等祭天事一过,便会让其继承其父郎中令之职。如此,赵高自当视自己为再生之君。
然而始皇帝却不曾想过,赵高原本亦是一个有为公子,少时亦得饱学之士教导,得赞曰贤,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