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全能大画家 > 第一百六十三章 任务完成(1/6)
    解剖学上说,

    人类的瞳孔能在狂喜、兴奋、悲伤等心情短时间内剧烈变化的情况下,在几十毫秒的时间内收缩或者扩张6~7倍。

    这是人体生理结构上,和心情关联最密切的器官,不以人为主观意志而转移。

    就算那些受过专业反审讯训练,能控制细微面部肌肉,从而达到“胸有惊雷,而面如平湖”境地的微表情管理大师。

    他们的瞳孔变化,依然能清晰的反应出内心情绪的起伏。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西洋画派从来都非常注重人的眸子。

    能表现人物心境的眼神,能表现空间结构重合复杂的镜子,和能表现色彩光影的灯火与烛光。

    这三点,是油画课上老师反复强调的,临摹大师名家作品中非常需要注意的难点和要点。

    东方画派则更是对人物眼神的刻画水准,达到了接近病态苛求的地步。

    画人画目,画龙点睛。

    盛唐官至大理寺少卿的名臣张彦远,在他的评点历代绘画名家的功过得失的著作《论画六法》中,就曾提到过——“为画有法,观眼有灵”这个观点。

    认为国画中,如果观众能从人物的眼神中看到灵气和神采,那么这幅画就是有章法的。

    揣摩模特不同的眼神,并用毛笔在纸上将其还原出来,这是历朝历代东方画工所孜孜不倦的永恒追求。

    东方艺术作品,

    从国画的各个流派,到受到东夏文化圈影响的健陀罗佛教艺术,中亚美术风格、甚至部分希腊壁画、雕塑的艺术作品中,都能清晰看到这个特点。

    顾为经曾经阅读过相关的艺术理论书籍,也和林涛教授请教过这个问题。

    林涛教授认为。

    无论是早期健陀罗佛教艺术,还是东夏为王候将相所挥制的人物画,都非常注重人物的庄重威严。

    画师想让观者心怀敬畏,不敢亵渎。

    为了表现庄重,这些画派习惯于将画像甚至是雕塑平面化、扁平化。

    不管是带着神性的佛像,还是我们常见的清代宫廷中的帝王画像,名臣图谱,几乎全都是威严端坐的正脸像,就是这个道理。

    清宫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