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全能大画家 > 第三百四十四章 霸王别姬(4/6)
    声音更好,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说是不可能的。

    不仅上世纪灌胶的工艺和对声音频率的采集范畴一定没有现代录音室收音能力强。

    其次,黑胶这种靠着唱针,在胶片上的纹路中物理摩擦发音的方式,每播放一次,对唱针和唱片两者都是一种磨损消耗。

    这样一出年纪快顶的上老杨两个的老唱片,每放声一秒钟,都是十几块钱泼出去了。

    钱无所谓。

    再贵曹老肯定也不心疼,但这种脆乎乎的老古董,放着放着突然碎了都是有可能的。

    老杨真的有点舍不得。

    “放,既然听一次少一次,那么就是现在了。”曹老点点头。

    唱针落下,琴师的京胡,月琴,三弦声依次响起。

    时代感在声波之中。

    扑面而来。

    “劝君王饮酒听虞歌,解君愁舞婆娑,赢秦无道把江山破,英雄四路起干戈……”

    曹轩靠在椅背上,和着留声机里发出的音乐声,轻轻哼唱。

    老杨沾了雇主的光。

    他竖着耳朵,认真听着1935年的老唱片,想要长长见识,看看这么珍贵的音乐能不能唱出花来。

    这可比什么维也纳金色大厅成本高多了。

    普通的交响乐团,一般位置的门票,金色大厅也就10欧元,非常便宜。

    这唱片,放一分钟就要上千元。

    真的老贵了!

    唱片背景带着沙沙的杂音,以及唱针划过那些变脆不规则的小纹路时,无法避免的炒黄豆一样的爆豆声。

    老杨听了两耳朵。

    没有惊喜,甚至觉得有点失望,觉得呕哑嘲哳的听不懂。

    就这?

    老杨撇撇嘴,一幅不太有文化的样子。

    杨小楼是武生出身,京剧杨派的创始人,真正的名角大师。

    不过杨小楼、谭鑫培、汪贵芬,这些戏剧名家的老唱片里的唱腔和经过百年发展以后,现代梨园里的唱腔都有轻微的不同。

    现代的京戏较为平顺。

    听起来如大江东去,酣畅淋漓。

    清末民初时的戏剧长篇的名家戏腔则一音三折,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