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响头,心中默默祷告:“恩公啊!老王爷!南阳侯!我朱粲是个恩怨分明之人!有恩必报,有怨不饶啊。老王爷、南阳侯对我朱粲有知遇之恩!是我朱粲再生的父母、重长的爹娘!你们放心,只要以后有用得着我朱粲的地方,我朱粲赴汤蹈火、万死不辞!”说着,又对着南阳磕了几个响头。
掉着眼泪,朱粲回归自己老家亳州城父。先把欠人的钱还了。然后,用剩下的钱把自己原来卖的家产稍微地买回来点儿,起码来说有个房子住啊。就在家等着。没过多久,果然,朝廷下了任命状,任命朱粲为县中佐吏,就到县衙里当了那么一个小官吏。这个职务不算太大,小吏嘛,都称不上做官。但是,那也是吃皇粮的呀,也是国家给俸禄啊,起码吃喝不愁了。在一个县里能当县吏,那也了不得了。在一个县里也人五人六啊。
朱粲开始还真就兢兢业业地干,就想着:我好好地干几年,干出成绩来,未来我这官职再往上升。但是,朱粲这个人性格比较直。而且,脾气不好,比较狠。也不会为人处事。动不动不顺心就跟别人翻了。办公务的时候,对老百姓脾气也不好,张口就骂、抬腿就踢。就是属于这么一个人,比较驴!所以,待了不多久,上上下下、里里外外,无论官府还是民间,都对这朱粲没有好印象,都不说朱粲的好话。再加上原来朱粲求那些人帮自己谋官的,不是孬了朱粲的钱了吗?没给朱粲办事。本来这些人心里对朱粲就有愧,一看朱粲起来了,这些人更加害怕了,就怕朱粲找后账。所以,暗中就想着把朱粲给害了、给打压下去、给撵出衙门。所以,官府人也憋着劲害朱粲。外面的也不说朱粲好。这朱粲在官府当中是举步维艰,越来越难了。
后来,朱粲也打听到了,就是当年孬自己钱的那小子呀在背后捣的鬼。这小子现在混得不错呀,在衙门口里那混得,虽然不是县令,跟县令也差不多少,都二把手了。处处针对自己呀。有好多事儿都是他背后指使的。朱粲对他也是越来越不满,越来越恨。
他越不满,那人越打压他。那人照着自己官儿比朱粲高,处处打压朱粲。
他越打压朱粲,越看他不顺眼,朱粲在仕途上越来越不顺,朱粲心中的怒火是越来越高。
终于有一天,又有一件事情,这位栽赃陷害朱粲,弄朱粲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