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广当时也是龙心大悦,马上加封宇文成龙为三路讨逆总管,其实就是大帅了。赐予兵符。封长平王邱瑞为三路讨逆总监军辅佐宇文成龙即日点精兵十万兵发瓦岗!一声令下,给了十万大军,比前两次都多呀。而且十万大军让兵部列个名单。因为现在邱瑞宇文成龙都在扬州,再让他们返回大兴城,再从那里起兵来不及了。另外,把部队调过去也费劲呢。同时,咱刚才也说了,杨广这一次要给长平王邱瑞的旧部。一则,方便他指挥;二一则,也锻炼锻炼这些南陈的降卒。虽然这么多年了,兵也轮换了好几拨了。但是,毕竟它的体系是从南陈出来的,没有经过大规模的战争,现在得锻炼锻炼他们,让他们为国家出力报效。有这两点考虑,跟兵部一商量,又给靠山王杨林写了一封信商量了一下。杨林也同意。
就这么着,让兵部调齐十万大军。这十万大军可不是一处啊,主要组成就是当年南陈的部队。这南陈的部队可不都在南方啊。您想想,南陈的降兵能让他还待在南陈地界吗?虽然你投降了,我大隋对你也不放心呢。所以,把这些兵将全部北迁。南陈这一地界都换成隋朝的军队。那南陈过去的兵卒呢?基本上分布在中原淮河这一带。为什么不再往北迁了?再往北迁,苦寒之地,跟南方的气候差距太大了。无论是气候还是饮食习惯,那些南方兵都习惯不了,容易生病。另外,人家也容易想家。淮河这一带,南北分界线嘛。所以,这一带有南方的饮食,也有北方的饮食,还在北方的控制下,又不在你原来的地盘儿,便于控制。所以,就把这些军队分散在这里了,跟大隋朝的其他的军卒改编也好、糅杂也好,都待在一起。您就想吧,那四宝大将尚师徒为什么镇守虎牢关呢?也有一定这个的原因。他还算靠北的呢,他原来那些同事还得往南。那么这一次,让兵部一一挑出来。总之,组成十万大军,都在红泥关集合。集合完毕之后,长平王邱瑞和宇文成龙前去接管,统帅大兵是兵发瓦岗。
咱说着轻巧。又来回地传信,又来回地调兵遣将,哪一个兵应该调,哪个将应该派……这些麻烦着呢!光集合军队就集合了两个月呀,这就到了当年的年底了。
等队伍完毕之后,挑良辰、择吉日,皇帝杨广亲自为长平王邱瑞和三路帅宇文龙龙践行。
邱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