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是接近两岁的时候就是一直扔东西,现在东西没有那么喜欢扔了,不再从高空那个楼梯上把它滚下去了,但是他喜欢一不满足他就开始打人了,他没有这种分辨意识,然后我要不断的跟他强调说宝宝不要打,我们摸摸,摸摸,他打了我三巴掌以后,我还告诉他,来宝贝,手这样轻轻的落下,摸摸,妈妈很喜欢你,我不再有情绪,我不再觉得他打了我三巴掌,他是大逆不道,他只是个两岁多的孩子,为什么?
因为我看过0~3岁的《正面管教》,我看过《读懂孩子的情绪》,我知道我的孩子在这个阶段,他就是行这样的事情,这个事情跟他的人品没有关系,跟他是个好宝宝还是坏宝宝没有关系。
只要你是不控制他的,让宝宝活出来属于他自己的生命状态,他就有这么一个阶段,没有一个小孩子长大成人,他没有打过人。如果我们不懂,我们强制性的教育过来,就把这个孩子吓得很胆小,你不可以这样,你不可以那样。
我们今天反思一下,中国人没有一个人不拿孩子犯的错误说:你这样不对,警察叔叔会怎么样?我们没有人不打这样的比方,包含杨老师在内,为什么?
因为我们不会,我们没有学习过,我们的潜意识里面就觉得有效,但是真正有效不是这样子的,真正有效就是:你要懂亲子关系,你就会能理解这个行为背后的动机,你就会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孩子,你就会得到孩子的爱,你就会发现你也可以静待花开,这个阶段他会过去。
小时候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偷过东西,可能有时候我们都会产生一个念头,要不我偷一个吧?有的真的会去偷,有的偷过以后改过了,大多数人都犯过或者百分百的人都犯过这个问题。我跟我妈妈说一句话,小时候我们在吃饭的时候,家里很穷,好不容易吃一片肉,我们就在菜里面翻,肉夹出来赶紧吃,那有时候都没有顾及到父母吃了没有,就想着自己要吃。我记得我小时候跟我父母亲一起生活的时候,我就会不断的把这个菜翻来翻去,然后夹到自己喜欢的菜,我妈就瞟了我一眼,我妈瞟了一眼我的那个行为,我读到的是因为她是我后妈,她瞟我一眼,觉得我吃的多了,或者是这个行为不应该,我的认知是如果是我亲生母亲,这个行为可能就不会发生,她会无条件的让着我。因为我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