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需要,都必须贷款,这种政绩,究竟是利国利民,还是暴政?
国家要强大,依附的是民众,而不是国库。”
连青苗法都漏洞百出,你又急切的推出这么多新法,步子大了,不怕扯着蛋吗?
王安石愣住了,是的,他确实只是纸上谈兵,具体实施,全是蔡京负责啊。
如果真的出现苏轼所说情况,那变法就不是富国强民,而是变相的压迫剥削。
赵顼一听,脸色也变了:“苏大人所言属实吗?”
刚刚还热血沸腾的大臣们,都像泼了一盆冷水,一点响动都没有。
所有目光指向蔡京,蔡京出列行礼道:“皇上,苏大人所言,太过片面了。任何一项新的措施出台,都会遇到一些急功近利之人,我们可以督促,可以加强管理,但是不能因为个别事件,就否定变法取得的效果。”
一席话,合情合理,一家子人还会打架呢,何况是全国实施的变法,要是没有一点瑕疵,才真的是奇怪了。
赵顼点点头:“蔡大人说得很在理,我们不能因为地方上的不作为,就前怕狼后怕虎,那国家怎么进步?”
苏轼据理力争:“皇上,这可不是小失误啊,一旦暴政蔓延,那就是灾难性的毁灭。”
自古国家灭亡,都是从农民起义开始的,当他们没有活路之时,唯有起义才是活下去的举措,而青苗法,不仅仅针对农民,就连兢兢业业的中层老百姓,也牵扯其中了。
赵顼看到的,都是一张张漂亮的政报,地方官员总是把政绩描绘得花团锦簇,赵顼哪里看得到实情?
苏轼进言无果,还引起了蔡京的警觉。
王安石的变法大规矩的进行着,奉承的大臣越来越多,谁不想成为皇上眼前的红人?
而赵顼对王安石的宠爱程度,超乎想象,自然对蔡京也是相当的重用,经常会出现三人对饮,彻夜长谈关于变法之事。
在层层迷雾中,蔡京突然提出,黄州需要一位知州,顺便推荐了苏轼。
苏轼离开京城之时,只有苏澈和天明去送行,看着满腔正义的好友,即将远离,天明心里很是难受,苏轼则安慰他:
“无需为我担忧,我本性淡薄,去哪里都是一样,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