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有‘亿’点点差距。
科技发展确实迟缓,因为原计划是40年内完成全面工业自动化,建成信息化,智能化社会。可惜进展缓慢,现在来看需要50年。
火箭引擎技术无法突破也是真的。目前的联盟一型火箭的近地轨道最大运载能力仅有09吨,载人航天还遥遥无期。
什么?你说为什么r-1的射程才有580公里?
那是因为人家用的是固体燃料发动机,而且弹体体积较小,受到目前固体燃料发动机的技术限制,能飞五百多公里就不错了。
至于说给弹道导弹上液体燃料发动机 苏维埃航天科学院也不是没想过,只是这么做的意义并不大。
毕竟 有威胁的国家都挨在一起,空射能达到将近八百公里的射程,搭配上远程轰炸机几千公里的航程,足够砸任何一个国家的首都了。完全够用。
对了,r-1是具有空中发射并调整弹道的能力的,只是精度会差很多,大概偏差在500米半径。这个偏差在搭载百万吨级当量的核弹头后,砸个城市毫无压力,毕竟覆盖面积够大。
飞行器未达预期就更好理解了,因为航天科学院被下达的喷气式飞行器预期指标是1-1-1,具体来讲是一万米,一马赫,一千公里,这是战斗机的指标。客机则是800公里每小时,12000米飞行高度,4000公里航程。轰炸机的要求更高,12马赫,15000米飞行高度,6000公里航程。
目前的军用飞行器最快的是n-12战斗机,最高速度可达09马赫,飞行高度可达12000米,最大航程900公里。这是最接近指标的,其他的就完全不够看了。
b-15轰炸机,最高速度800公里每小时,飞行高度13000米,最大航程3000公里,连计划指标的边都没摸到。
客机更是完蛋,由于要考虑经济性和安全性,不能像军机那样直接用舒适度和造价来换性能,所以实际造出来的东西就比较拉胯了。蓝天一型客机(原型机),最高速度600公里每小时,飞行高度10000米,最大航程2000公里,操纵性差,载客量仅有70人,降落减速困难
当时看到原型机这“亮眼”的表现,联盟航天科学院的大型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