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百年堂口出马笔记 > 第90章 修行之路(1/3)
    接下来那段时间我在老家呆了整整一个月。

    其间一边请张姨堂上的白仙帮我治疗内伤,一边每天在家里读书打坐。

    刚开始的那几天,我每天都起早贪黑读很多很多的书。可却始终不得其真谛,无法从中得到修行。

    于是爷爷便把他这么多年以来读书的经验教给了我。

    他告诉我,书不光是用来读的,也是作者与读者之间用来沟通的桥梁,要试着去沟通他们。

    我问爷爷:“可是那些书的作者他们不是已经离世就是在天南海北。

    我该如何只通过读他们的书来对话呢?”

    爷爷随即向我阐述了这个道理:

    书籍是过往先贤们留下的精神遗产。

    他们之所以会把自己心中所想的东西撰写成书,为的就是想把这份宝贵的遗产留给后来人。

    读书千万不能只用眼读用嘴读,一定得是用心读才行。

    一定要用你的心去沟通那些写书人的心,这样你们便可以实现跨越时空的对话了。

    听了爷爷的话后,我思考了半天,终于明白了爷爷想传授给我的方法。

    所谓的用心读,并不单单指读书的时候要专心。

    它还有另一层更深的含义,那就是用心去感应作者在书中给读者的思考。

    这是作者和读者之间心念的链接。如果能够达成这种状态,自然就能跨越时间和空间来同作者进行对话了。

    得了这个法门以后,我当即翻开了手中的一本《三国志·蜀书》。

    读到《先主传》时,我能切身感受到刘备想于乱世之中匡扶汉室的大志。

    我感受到了这位汉昭烈帝的人格魅力,读懂了他极致浪漫的理想主义精神。

    读到《诸葛亮传》,我又仿佛能看到武侯就活生生站在我的面前。

    我看到了他二十几岁写下《隆中对》时的豪情壮志,又看到了他垂暮之年写下的《出师表》时的壮志未酬。

    读余华的《活着》,我看到了时代裹挟之下主人公福贵悲惨的一生。

    读毛主席的《论持久战》,我感受到了伟人写下这本古今第一阳谋时的智慧与自信。

    接下来的那些日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