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卓卿拿着槐树枝看了又看,自言自语道:“这槐树是科第吉兆的象征:本朝开始,科举考试关乎读书士子的功名利禄、荣华富贵,能借此阶梯而上,博得三公之位,是他们的最高理想。
“还有迁民怀古的意义。而小士兵的口音把槐读成悔,难道胡明悔悟了?如果,他真的悔悟了,一定会有进一步的行动。”
想到此,魏卓卿对传令兵说:“传我的话,派两个明哨在山口处值守,不论有什么人进山,都带来见我。”
“遵令!”
果然不出魏卓卿所料,第二天一大早从外面来了一个人,急着要见魏卓卿。士兵把他带到魏卓卿的大帐。
“你是何人?从何而来?”魏卓卿问来人。
“回大人的话,小的名叫胡三清,是胡军师的亲侄子,从史朝义的军营来,有很重要的情报转告大人。”
“我相信你,什么重要的情报,你说吧。”
“胡军师要小的转告大人两个字:‘后山’,小的看到今天早上有500 精兵跟着一个本地人出发了。但是小的不知道他们去何处,去干什么。”
“你向本官报告这些就足够了,谢谢你!暂时你可能回不去了,就在我们这里住一段时间,如何?”
“行,我叔派我来时就叫我别回去了。”
“这样最好,”说完,对传令兵说:“带这位贵客去吃早饭,你要照顾好他。”
“遵令!”
原来,胡军师被魏卓卿和小士兵的一席话说动了心。他投靠安禄山的主要原因,是轻信了安禄山假传圣旨,讨伐国贼杨国忠的鬼话。可是,一旦上了贼船就很难下来了。
魏卓卿给了他一个离开贼船的机会,他必须抓住这个机会。当他得知本地一位猎人知道一条小路可以进入粮仓时,他便派自己的亲侄子去给魏卓卿报信。
“你报了信就别回来了,有人问你,我就说你回家看老娘去了,你老娘的身体不好。如何?”
“行,我去。”
胡三清进了粮仓就没走,留了下来。等平定了安禄山叛乱,他成了有功之人。当然,这是后话。
安禄山勾结史思明于天宝十四年在范阳发动叛乱,他伪造皇上圣旨,以清君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