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家后台,那不是一般的硬!
不是嘛!连改个名儿都改不动,别说要动这棵老桑树了。
这下陈庄东队西队的老少爷们儿都安分了!对于国家保护树木,那肯定是不敢再动什么歪脑筋。刚刚前面说了,陈家祖宅座落在村子最后边,东西两队的正中间,左边是东队,右边是西队,前面两户人家的屋角对应着陈家的两个坍塌了一半的厢房。本来对应着也没什么关系,反正院墙宽阔,后来也不知道前面两户什么心态,他们建新房子时欺负陈家没人,使劲儿把宅子往后座,挤得后面陈星河家本来挺方正的一个院子,左边是东队屋角,右边是西队屋角,整个成了个凸字形,勉强剩了一点儿可以走人。当时那占便宜的两户还是一副不占白不占的好模样,如今因这桑树愁得吃不好睡不好:老树再长上两年,都能长到他们屋里去。
关键每天晚上阴风阵阵,树叶沙沙,风大的时候还一声又一声的忽哨儿,跟鬼叫似的,吓得他们连睡觉也不敢睡了。
但是陈家又没人,树又不能动,这两家就有人天天去跟队长吵架,叫队长解决。队长也是气得牙齿都要咬碎:这事儿我管不了,谁叫你占人家便宜的?当时你建房子的时候我还好一顿劝。
农村人建个房子比较看重,一座房子,往往都是家里几十年积蓄。
队长于是就又把这个事儿上报到了县里,县里回答说:你等着,我给你往上报。
然后等来了一台大戏!
县里的意思,出钱给你们写台戏,热闹热闹几天,就没事儿了!你们庄子上的人做个小生意儿多少赚点儿,就可以打住了!封建迷信的东西最好不要随意传播!
原来河南各地方逢春秋两季,人闲心闲,有写戏的习俗。请一些比较有名望的戏团,到各自镇上搭台唱戏,称作赶会!这个时候耍猴的,套圈儿的,吹糖人儿的卖糖葫芦的,都会蜂拥而至摆起摊子做起小买卖,甚至杂技团、动物园这些较大的玩乐项目也会来分一杯羹,圈个地方卖艺,吸引附近十里八乡的老少爷们儿看戏的看戏,赶会的赶会,热闹非凡,也算是丰富民间生活,把着名的豫剧种子扎根底层,传向四面八方。
无论什么事儿,是没有一台戏解决不了的。
所以网上就有人说,只要是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