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
“亚献礼……”
“三献礼……”
“鞠躬……”
“拜……”
“兴……”
一套走下来,社稷坛的祭祀总算是结束了。
那啥,县尊,换个地继续……
风云雷雨坛得去,要不然怎么风调雨顺?
山川坛得去,城隍庙这个少不得,孔子你熟悉吧,这个怎么滴也得磕个头……
顾正臣跟着这一群人来回跑,该死的,这些修祭坛的也是,就不能弄到附近来,非要间隔几里路?
怪不得朱瞻基时期改成了“城隍庙设坛总祀”,这来回跑来跑去,一个上午还没搞完,等到看完孔夫子,已经是下午了……
饥肠辘辘,众人疲惫,可谁都不敢说累。
可怜的是那些耆老,本就是老人,还受这一份罪,跟着跑一圈,神仙保佑不保佑不好说,阎王爷倒有可能会关照关照。
没办法,礼仪就是礼仪,怠慢不得。
从孔子庙出来,顾正臣上马车换了公服。
县丞刘伯钦牵来高头大马,扶着顾正臣上马,众人这才赶往县衙。
经过兴化坊的牌坊,向北是平政桥,过了桥,行不多远,便可以看到一堵照墙。照墙北面是高大的谯楼,两侧修筑有对称式亭子:
东面旌善亭,负责写好人好事;
西面申明亭,负责写坏人坏事。
两座亭子,皆有栅栏阻隔,可观不可入。
再向北,便是句容县衙的八字衙门。
之所以选择八字,据说是尧帝的眉毛形似倒着的八字,看起来很严厉,建造衙门之时还能凸显出庄严气氛,效果不错,一直用了下来。
旁边的墙上,还张贴着是一些公告,一些残破的纸张并没有清理干净。
到了知县大门,顾正臣依旧没有下马,而是骑着马进入了县衙之内,至前面的仪门时,才翻身下马。
“开仪门。”
郭旭喊着,皂吏上前,将仪门缓缓推开。
仪门平日里不开,只有在宣读诏旨、知县上任、恭迎上宾,或者有重大庆典活动时,才可以打开仪门,以示隆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