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另一份郭梁的卷宗,主要是证词,哭诉自家爷爷的坟被人挖了,当孙子的大不孝,家门口的坟都没守好,对不起老人家。
翻来覆去看着卷宗,审视着孙娘的供词,其中一句“只要给我丈夫换个坟,我儿子就能回来”的话引起了顾正臣的注意。
周洪也提到过这句话,孙娘的儿子失踪了。
但奇怪的是,没有人在乎这一点,也没有人询问一句,问了刑房中人,县衙也没有为此立案留有文书,更没有派人找寻。
一个大活人失踪了,县衙不闻不问,全然装聋作哑,只盯着掘坟一事不放,这就有些令人费解了。
案中案,必须两个都查清楚,否则这些卷宗送到应天府,送到刑部,也会被打回来重新审理。
代审此案的是县丞刘伯钦,他在句容两年半了,不会不清楚这点关节。
顾正臣拿出一枚铜钱,在手中之间翻动着,陷入沉思。
这件案子说大不大,只是掘坟。
可关系到案中案,人口失踪之事,还需要仔细盘问与调查。
还有一个问题。
顾正臣看向卷宗。
孙娘的丈夫死了两年多了,孙娘会在每年的清明、中元节、重阳上坟,此外,还有其死去的日期,也会去上坟。
明代上坟不像后世,很多人以工作忙碌,路程远,说不去就不去了。
在明代,墓祭之俗深入民,一次都不可能缺席。
哪怕是游子在外,也得找块木头写出牌位,该祭奠的祭奠下。
也就是说,孙娘一年至少去四次,就这样还摸错了坟。虽说有天色昏暗的缘故,可也不能这么粗心大意吧?
最诡异的是,孙娘是移风乡智水人氏,在句容东北三十里外。而郭梁是孝义乡贺庄人氏,在句容正北三十里外。
两地有河为界。
这就说明了一个问题,孙娘的丈夫坟或郭梁的爷爷坟,确实有一个埋到了另一个乡里。
郭梁供词是“家门口的坟都没守好”,意味着郭梁爷爷的坟就在孝义乡贺庄。这也就是说,孙娘的丈夫死了,并没有不安葬在移风乡智水,而是安葬在了孝义乡贺庄!
蹊跷的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