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盯着朱标,沉声说:“心性还是不够啊,遇事要平和,不可喜形于色。”
“儿臣知错。”
朱标恭谨地认错。
朱元璋接过宦官转过来的文书,看了一眼,丢在一旁:“告诉察言司,日后顾正臣所发文书,标明给东宫的,一律送东宫,无需再转中书省。”
“陛下……”
胡惟庸虽猜测到这样,可听到朱元璋亲口说,还是有些诧异。
朱元璋摆了摆手:“句容乃朕之祖地,不容有失。太子念及句容父老,敦促顾正臣为民做主,让其奏知句容诸事,并无不妥,可还有事?”
胡惟庸暗吸一口气。
陛下你说这话,咱就不认可了。
虽说句容是你家祖地,毕竟是爷爷辈时期,你爹朱五四埋在凤阳,也不见太子平日里过问凤阳府诸事……
没办法,你是皇帝,你说啥都是有理。
胡惟庸再次拿出一份奏折:“陛下,自盐徒袭淮安知府衙门、漕运公署案查办以来,淮安知府任光祖三次上书弹劾两淮都转运盐使司副使王琛,现已查办清楚。”
“王琛确系欺压灶户,多索盐引,又私走盐引与商人,所得达六千余两,暴虐贪婪之行径,致使灶户困顿不堪,无以为生,这才不得已走上绝路,成了盐徒。”
朱元璋接过文书看了看,愤怒地将文书拍在桌案之上,厉声呵斥:“朕三番五次告诫,还有官员不听!杀,凌迟!籍没其家!”
“臣领旨。”
胡惟庸看着杀气凛然的朱元璋,心头有些畏惧,继续说:“然两淮都转运盐使司极是重要,供有天下近半盐引,副使之位不宜久缺,还请陛下早日定下人选。”
朱元璋清楚两淮都转运盐使司官员的重要性,询问:“吏部可有举荐之人?”
胡惟庸回道:“陛下,此事吏部也是刚刚知晓。”
朱元璋看着胡惟庸,意味深长地说:“既然吏部刚知晓,那就等吏部拿出举荐结果之后再议吧。胡卿不着急这一时吧?”
胡惟庸悚然:“臣不急,只是心忧盐政。”
朱元璋抬了抬手,笑了一声:“少几个人——垮不了。中书省只有胡相,不也是好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