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重生2011,二本捡漏985 > 第377章 布局新能源,发力ai(5/9)
数百万行走的绘图车!

    完全能够做到地图最精确、最迅速的实时更新。

    还有高德的精准地图加持,不管是l2,还是l3,l4,都没压力。

    至于造车?

    还得是自己来!

    前世哪怕是华为,和第三方合作,都四处碰壁,四处被坑,直到最后牵手濒临破产的小康汽车,才有了问界。

    王逸可不想受这个窝囊气,还是星逸品牌,亲自下场造车。

    而造车资质,就成了大问题!

    新能源造车资质有两个资质,一个是发改委的大资质,另一个则是工信部的小资质。

    这两个资质,都不好拿。

    比如发改委的大资质,需要具备融资能力、研发能力、生产能力、品质保障与服务能力,且具有正向研发能力,拥有相关发明专利,掌握整车控制系统、动力蓄电池系统、整车集成和整车轻量化等设计开发、试验检测、监控能力。

    除此之外,还要两年内建厂,三年内开售车辆。

    不过2015年-2017年,官方曾放开了资质条件,发放了足足15张新势力资质。

    但2017年后迅速收紧,以后再想造车,就和ott牌照一样,只能砸钱收购了。

    王逸准备尽快开始布局,投入巨资,尽量在两年内组建起班底,储备技术专利。

    三年内拿到资质、建厂,四年内开售,也就是2016年左右,星逸汽车上市。

    这个时间点正好。

    毕竟新能源前期电池成本降不下来,技术突破不了,续航短,发力早了也意义不大。

    前世,新能源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2017年之前,新能源的探索期,油改电为主,微型车为主,骗补贴为主。

    第二阶段,2018年到2020年是行业洗牌出清期,随着补贴下降,微型车遭遇暴击,纯电和插混开始发展,特斯拉引入,鲶鱼效应开始。

    第三阶段,2021年后,竞争和爆发期。国产新能源迎来大爆发,技术、品质、体验全方位提升,疯狂吞噬油车市场。

    至于第四阶段,必然是电油移位。电车、混动续航大幅度提升,成本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