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一点,爱优腾都赶不上。
随后,王逸又处理了其他工作邮件。
进入十月份,他多了很多期待。
不出意外的话,星逸晶圆厂的40纳米工艺,本月能够实现量产。
上个月,40纳米工艺的良品率已经达到79,离着85的量产线,都只差一点。
这个月良品率突破85,没有任何问题。
同样,研发的鲲鹏700、鲲鹏702芯片,翼龙3000 3g基带,也都研发完毕。
所有验证都全部通过,等到40纳米工艺达到85,立即可以流片!
都是40纳米,一并流片就行,还能降低成本。
至于28纳米的鲲鹏901和4g基带翼龙4000,还在研发中,估计得年底了。
不过一年多的时间,能量产鲲鹏702,对标高通apq 8064,已经算是非常成功。
王逸不会过于贪心。
现在的高通兵多将广,底蕴富足,可以一年研发多款旗舰芯片。
但星逸半导体还在发展中,还在积累中,慢一点都是理所当然。
不过eda工具软件的事,让王逸陷入沉思。
eda,即electronic design autoation,全称电子设计自动化。
用来辅助完成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的设计、制造、封装、测试整个流程的计算机软件工具集群。
说白了,芯片产业链前端电路设计、验证,后端的物理设计、封装设计与可测性设计等环节,都是通过eda实现的。
没有dea软件之前,都是人工绘图的方式进行电路设计,效率低下,试错成本高。
而有了eda,电子设计师可以从概念、算法、协议等开始设计电子系统,完成集成电路产品从电路设计、性能分析,优化芯片工艺,驱动下游产业发展,极大地提升了效率,减少了劳动力。
可以说,eda是“芯片之母”,是电子设计的基石产业。
谁掌握了eda,谁就有了芯片领域的主导权!
要知道,整个eda市场高达百亿美金!
但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