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好样的,哈哈,竟然能在14纳米追赶三星,领先台积电,太好了!”
秦主任兴奋不已:“这可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难不成你们也放弃了20纳米工艺?”
王逸点点头:“是的,若是按部就班的研发,我们明年最多只能量产20纳米,但三星台积电都做到了14/16纳米,这就没意义了,我们的20纳米依旧是一落地就落后。”
“按部就班的研发,没有谁能是台积电的对手。只能跳跃式发展。”
“但可惜,即便明年14纳米领先台积电一点,后面的10纳米工艺,又被台积电大幅度反超。现在他们已经开始了10纳米的研发,并且在维持20纳米和16纳米正常研发的情况下,依旧抽调五百顶级工程师组成夜鹰小组,两班倒攻坚10纳米!”
“而作为对比,我们星逸半导体的顶级工程师总量,也就400多人!”
“没错,差距就是这么大。”
“台积电工程师总量4万左右,先进工艺制程研发工程师高达数千人,随随便便就能抽出五百精锐,组建两班倒的夜鹰小组。”
“而我们星逸半导体先进工艺制程研发工程师总共400人,其中250人在全力研发14纳米。剩下的150人研发10纳米工艺,进度比台积电慢了太多。”
秦主任面色凝重起来:“也是,即便是一支团队研发10纳米工艺,都要250人左右,你们150人的确不太够,更别说双团队两边倒了。”
“是啊,这样下去,我们的10纳米工艺会落后台积电两年。好不容易追上来的进度,也会迅速荡然无存。”王逸惆怅不已。
“唉!”秦主任叹了口气:“关键是人才的差距,内地太缺半导体人才了。”
“是的,虽然我们挖了一些,但还是不够,差得太远了。”
“那从高校,或者其他研究所抽调,能行不?”秦主任问道。
王逸摇了摇头:“难,很难。研发10纳米工艺需要的不是普通半导体人才,而是先进制程的半导体顶级人才。”
“像是台积电抽调的500位夜鹰小组成员,不是普通半导体人才,而是拥有5年以上先进制程研发经验的精锐,可以说每一个都是半导体领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