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晋末长剑 > 第九十二章 吉兆(4/5)


    当天下午,大军继续西行,前往金门坞。

    邵勋半途拜访了一泉坞坞主杜耽、杜尹兄弟。

    而就在这个时候,有信使自郡城方向而至,言刘聪率军南下,克陕县,直奔弘农,太守垣延举城而降。

    “这……”杜耽闻言十分吃惊。

    “府君有兵三千,为何降贼?”杜尹也有些不解。

    邵勋沉默了一会,暗叹刘汉真的起势了,名声大了。

    搁以往,这些太守们顶多打不过跑路,降贼的极少。

    河北就不谈了,那是司马颖的地盘,天生跟朝廷不太对付,跑路、降贼的不少。但直面匈奴一线的并州,却没有那么多恶劣事件。

    可今年已经出了一个上党太守庞淳降贼事件,这会弘农太守垣延也降了,情况有点不大对啊。

    大晋再输下去,投降的只会越来越多。

    到最后没人输了,也就该灭亡了。

    “杜公,贼势猖獗,宜阳这边该同心协力了。”邵勋说道。

    杜耽叹了口气,有些犹豫。

    一泉坞甚为坚固,人丁众多。前几年与邵勋做交易,又得了不少军用器械,自保之力还是有的。

    匈奴多骑军,且目标是洛阳,不一定会拿一泉坞怎么样。

    就当他们是张方好了,索要钱粮时给一些罢了,虽然今年大旱很困难,但冬小麦收成良好,眼下却是有底气的。

    杜尹则还在一旁嗟叹:“垣延此贼,先前还说弘农、陕县屡遭胡骑剽掠,不堪其扰,想把治所搬到宜阳来,幸好没听他的,不然这会宜阳都没了。真真好贼子,无君无父,吾恨不得寝其皮食其肉!”

    “现在说这些有甚用?”杜耽看了一眼弟弟,说道。

    杜尹长叹一声,不再言语了。

    邵勋看兄弟俩在那叽叽歪歪,心中有些不耐,道:“守宜阳,还得同心协力。一泉坞兵精粮足,或可——”

    “都督。”杜耽长揖一礼,道:“今岁大旱,甚为艰难。然击贼乃国战,我兄弟二人亦不能落于人后,今愿献粮十万斛、猪羊二百口,以济军需。”

    杜尹欲言又止,最后也没说什么。

    邵勋呵呵笑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