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窃听工具了。
窃听可是间谍奠集情报最古老的手段,人类最早的窃听器“听瓮”就在华夏。
听瓮已有几千年历史,《墨子备穴》对听瓮的制造和使用方法有详细的说明。
后来,听瓮被不断的改进,唐朝时出现了葫芦形状的枕头窃听器,休息时将之枕在头下,外面有动静便能察觉。
到了宋朝,出现了多功能窃听器——“矢服”。
沈括就在《梦溪笔谈·器用》中记载了这种窃听器。
矢服,就是盛装箭矢的器具,用牛皮来制作。将矢服掏空,吹足气,夜里枕在头下,几里以内人马声都能监听到,这是利用空腔接纳声音的原理发明的。
而且民间常用的窃听器还有“听管”,“隔墙有耳”这个成语就是这么来的。
苏轼感叹,没想到那苏联的窃听竟然能不被美国察觉,确实是个厉害的国家啊,不过后世华夏必定也不差。
毕竟论情报这块,华夏还是很有话语权的呢。
比如我国也是世界上使用口令最早的。“阴符“算是最早的军事口令,使用时双方各执一半,以验真假。在此基础上,古人又发明了代号、暗号、字验等情报手段。
其中的字验,已与现代口令原理十分接近。《武经总要·前集》就记载,宋时官方便将常用的40个军事短语,分别用 40 个字来代替,然后编出一首40 个字的诗作为“口令本”。
后来抗倭将领戚继光发明了“反切码”,它的原理和现代口令的设计原理完全一样。但却比现代口令更难破译,因为它是使用汉字的“反切”注音方法来进行编码的。
毕竟我国自古多战事,分分合合,所以古代的情报研究工作是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的。
除了窃听,口令,还有“密写术”。
密写术是借助特殊墨水,达到写字看不出的目的。
古人使用生活中常见的明矾水。明矾水写出的字,晾干后在纸上根本看不出来,但如果浸入水中,字迹顿现。除了明矾水,古人还用米汤来写密件。
要将情报传递出去,邮驿烽火台等还不够,人们想了很多法子,明朝何守法《投笔肤谈》就有“封鸽代谍”的记载,利用鸽子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