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看把别人吓成什么样了,这才是后世该有的面貌!
不过,看的,后人好像不怎么爱管别国的事啊,这如何能行呢,喜欢让周围国家喊“爹”的朱棣非常不赞成。
可能后世也有自己的考量吧。有句话真没错,拳头才是硬道理。
他希望四海归一,都臣服于大明的统治,也尝试着开放海禁。
但是,令他没有想到的是,这样的举动竟然让倭寇钻了空子,一股脑的涌入到了大明境内。
明朝时期的倭寇,是一些连小日子政府都管不了的海贼,或者说是海盗,他们并不是小日子的正规军。
于是朱棣就令郑和带着10万人,浩浩荡荡的下了东洋。
当时的小日子的统治者是第三代室町幕府的将军足利义满。
当郑和代表着大明王朝,带着10万多人东渡来到小日子之后,这位小日子实际执政人对郑和的来意非常清楚。
为了给这些带着大量宝物的大明使臣一个交代,足利义满顾不上君臣之间的虚名,果断的斩杀了二十多个海盗浪人,并将他们的首级献给了到访的明朝使臣。
接下来,小日子接受了明朝的封号、金印、冠服等,表示愿意臣服于大明帝国,并按照属国的名分向大明帝国的皇帝递交了国书。
当郑和带着20多个倭寇的首级,以及足利义满的“臣服表”,班师回朝交差时,朱棣可以说是非常的高兴的。
为了表彰小日子国的臣服之心,朱棣不仅“嘉其勤诚,赐王九章”,还向源道义赠了好多的真金白银,瓷器书画等等。
除了这些物质奖励以外,朱棣还同意小日子的朝贡师团的人数可以增加到200人,并允许其在江浙地区进行贸易往来。
不得不说朱棣可真是大方。
当然,得知了后世之事后,朱棣不可能再对小日子这样大方了,这破地方不揍个十七八回都算他宽容了!
其实郑和的每一次远洋,也给明朝政府带来了不小的经济压力。
任何事情都奉行有来有往。四夷外国称臣纳贡相对应的是,明朝政府在贡物的回赐以及对朝贡国国王使臣的赏赐等方面也有一套相关的制度。
而且明朝大多数时候都是奉行“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