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中期就属于辽国,金国后北方大部又归于异族。
到明初,再次由汉人统一时,南北事实分裂时间在二百年以上。
其实在魏晋以前,北方的中原地区一直都是华夏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从秦至西晋的都城,都设立在北方。
但是在西晋永嘉之乱之后,五胡乱华使北方陷入了连年的战争之中。
南方得到了第一次大规模发展。
不过,随着隋唐的统一,北方又再次成为全国的政/治中心。
安史之乱以后,唐朝陷入了藩镇割据的局面,北方战乱不断。
南方因为拥有长江天险的保护,获得了稳定的发展空间,文化的发展最离不开的便是和平与稳定。
南方自从唐代中期以后,就开始大力发展商品经济,而宋代又以南方为中心,所以商品经济发展的条件和经验十分丰富。
物质条件得到了满足,教育水平上升,也有更多的精力去发展其他领域。
而在北方,他们受到异族的压迫,经济的发展速度要慢上许多。毕竟,连生存都不能保证的情况下,谈何发展。
两边的不平衡,对于朝廷来说,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朱元璋当然不可能放任一方独大。
《明史·选举志三》中提到,以统一南北之间的差别,即“南人北,北人南官”。
这是明代初期推行的,目的就在于使南北统一。
著名的“南北榜案”,就能知道当时南北之间的差异。
每次的科举考试上榜的学生都是南方人,这引起了当时北方考生的不满。
他们直接上御状告当时的主考官。
朱元璋知道这件事以后,亲自过问重批考卷,但是考卷被人换掉。
朱元璋非常生气,重新开恩科,这一次录取的全是北方人。
从此,明朝科举开始分南北取士。
南北分科,虽然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文化落后地区考生的学习积极性,推动了文化的普及,也缓解了地区间的矛盾。
但是从后来的官员晋升来看,整个明朝还是被南方人把持。
朱元璋开国之初所用的文人大多是南方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