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当古人看到我的日常后 > 第125章 眼镜(3/5)
迎来了发展[看])

    (我在英/国教材上看到的全是抹去了z国的身影,包括青蒿素[捂脸]

    都能说是埃/及怎么样希/腊怎么样……)

    ——————

    孙云球听天幕谈起自己,满面红光,人生的追求是什么,莫过于此了!!!

    竟然还被誉为“科学巨人”,孙云球激动的不知说什么好了,原来被后人铭记是这种感觉,真是闻宠若惊,心花怒放啊!

    可他竟然34就去世了,而且还历经了两个朝代,孙云球想起目前的形势,心绪不定。

    孙云球出生于崇祯初年的一个已衰落的官宦之家中。

    他年幼时,随父母迁居苏州虎丘山畔,自幼聪颖异常,13岁即为吴江县乡学生。

    不久父亲去世,又遇明朝灭亡,清军南下。生计艰难,他遂以采集出售中草药谋生。

    他喜爱科学研究,尤其对机械制造颇有天赋。如今不再科举,便刻苦钻研数学知识,探讨测量、几何之法。《吴县志》说他“精于测量,凡有所制造,时人服其奇巧”。

    许多人视力不佳,做事不便,但眼镜价格高昂,孙云球下定决心,要研发出价格更低,使用方便的眼镜。

    他能够根据患者年龄、疾症的不同而“随目配镜”。

    孙云球做的眼镜效果明显,深受欢迎,人们争相购买,他的舅舅董某便是受益者之一。

    身为秀才的董某近视严重“阅文缮写,在见寸以内”。使用眼镜后,视力大为改善“顿使目光远一尺有余”。

    后来董某乡试中举,孙云球制作的眼镜或许也有一份功劳。

    孙氏眼镜畅销全国,为了让更多眼疾患者用上质优价廉的眼镜,孙云球总结多年制镜经验,写成《镜史》一书。

    他在书中仔细介绍了制镜的历史、原理和方法,各地制镜者都可据此制造光学镜片。

    《镜史》的畅销促进国内眼镜制造业快速发展,眼镜价格也随之一路走低,从几十金降为七八金。

    到了顺治年间,苏杭人大量制造、贩卖眼镜。

    每副值银最贵不过七八分,甚至四五分,二三分都可购买以改善视力,便宜的价格最终使一般百姓都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