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当古人看到我的日常后 > 第137章 穿越(5/6)
后人还说自己要报道大清灭亡!

    这话,哪个清朝皇帝能坐得住,又有哪个清朝廷不沉默。

    ……虽然在后世清确实已经亡了。

    而且亡的彻彻底底。

    按理说,清是离后世最接近的时空,后人的这些学识,或许对于清是最有用的,但偏偏又是清最忽视的。

    这么多学科啊,铁路电气计算机……如今的西方又掌握了多少?这好像是他们唾手可得又远在天边的东西。

    偏偏就是全部错过了。

    真是……诞罔不经,可笑至极。

    想到这,朝臣对于天幕那些诗顿时没了挑剔的兴致。

    又能如何。说吧说吧,任凭后人说的天花乱坠,反正皇帝也管不了,他们这些朝臣又何苦多嘴。

    ……

    明,朱棣摇头。

    看来这“大明”的“明”,对那清朝来说是格外禁忌。

    怎么的,提起“明”就这样让他们破防?

    既然如此忌惮朕的大明,还住什么紫禁城啊,这可是我大明建的,是大明的皇宫!

    想起清朝的皇帝住着自己建的宫殿,朱棣简直心烦气躁。

    华夏古时的天文学家把恒星分为三垣,周围环绕着二十八星宿,其中紫垣正处中天,是所有星宿的中心。

    紫禁城里的“紫”,就是“紫垣正中”的紫,意喻为皇宫也是人间的中心。

    而“禁”则指是皇室所居,皇室尊严,严禁侵扰的意思。

    从明朝开始,皇宫就被称为紫禁城。大明灭亡,紫禁城换了个主人,哪个明朝皇帝能开心的起来。

    ……

    宋朝人民对天幕的评论已经习以为常了。

    不过就是时不时被踩一脚,习惯就好qaq

    这军事与疆域,确实是宋的痛点,逃避无用,那就直面。

    这一回,我大宋一定争取成为后世最受欢迎的穿越朝代!

    历史学家陈寅恪曾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不管是不是夸张,宋的文化确实昌盛。

    宋神宗时,国库铸币一年就达到了五百万贯,是唐开元的二十倍。

    前提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