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当古人看到我的日常后 > 第157章 渔民(5/8)
幕之下,不少人拍手称快,实在是被后人给逗笑了。

    这些渔民们真是果敢敏捷,一出手,简直令人甘拜下风。甚至还如此贴心,挡在朝廷前解决一些朝廷不好太过干涉的骚扰。

    众人不禁想起天幕之前曾提起过的冰岛,海域足足扩了200海里呢!

    后人比起那冰岛,也是很收敛了呢。

    ……

    明崇祯时期,徐光启听到“相当于把望远镜放在家门口”,眉头微皱。

    望远镜,是千里镜吧。

    徐光启在崇祯二年时就奏请装配三架望远镜以测天象。崇祯帝亲自观看望远镜后,“颇为嘉叹”。

    这东西顾名思义,若真被那些胡人得逞了,真装在家门口,那后世不是睡觉都不能安稳。

    如今的大明摇摇欲坠,徐光启曾从利玛窦那学习过西方的天文、历法、数学、测量和水利等科学技术,天幕出现后,他更加攻苦食淡,只愿华夏高人一筹。

    ……

    朱元璋听着番邦以“民用”的名义,有恃无恐地跑来试探,冷笑不断。

    这些人真是过了多少年都改不了德行,和倭寇一样狗嫌猫厌!

    当哪个国家还没百姓了?!

    后世的朝廷就是太讲究规矩了些,什么都得顾忌来顾忌去。也是当时环境导致,但换到大明来,朱元璋倒是要求别人规矩,但他自己可不受鸟气!

    大明初立时,沿海经常有倭寇骚扰。地方官员就上奏询问皇帝该如何处理。

    朱元璋大笔一挥,言简意赅——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告诉百姓每(们),准备好刀子,这帮家伙来了,杀了再说。钦此。”——《明史》

    ……

    许多皇帝的圣旨为了表明自己的知识渊博,内容多要让大臣润色,像朱元璋这样直白的确实是少数。

    但老朱可不想这么多,只要他的意思朝臣们能懂就行。写的直白,百姓才更好理解,不管是别国的民还是军,只要敢骚扰大明百姓,通通当倭寇处理,先亖了再说。

    ——————

    【不要看这些事情,听起来挺搞笑,但实际都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潜艇在水下潜航执行任务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