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当古人看到我的日常后 > 第173章 时光胶囊(下)(3/4)
除去材料的差异之外,无论是原理还是构造,都和如今的游标卡尺(16世纪左右欧洲人发明的)差不多。

    ……

    因为这一系列超前的制度和发明,所以许多人便戏称王莽是“穿越者”。

    可惜王莽太过理想主义,他触犯了豪强大地主的利益,当然会遭到反对。

    另一方面,改私人奴婢为“私属”,并不是释放奴婢,而是在法律上使地主拥有私人奴婢合法化,只不过不准买卖罢了。

    王莽在“抑兼并”的口号下,垄断了全国工商业。他任用商人为官。这些人与郡县官吏勾结,弄得“府藏不实,百姓愈病”。

    他先后实行五次货币改制,而新旧货币之间的换算比例又极不合理,搞得社会经济混乱不堪,不仅触犯大地主和大商人的利益,更给人民带来了苦难。

    为防止私人“窃铸”或拒绝使用新币,王莽又以严刑峻法,每进行一次改制,就有大批老百姓破产,成千上万的人受处罚。

    当时因犯各种罪而被押送到长安的人,一次就达十万之多。“农商失业,食货俱废,民涕泣于市道”。

    ……

    王莽企图通过“托古改制”遏止土地兼并和奴婢数量的恶性发展,缓和矛盾。

    然而,事与愿违。“改制”成了一场浩劫,非但没有缓和社会矛盾,反而引起了各阶层的不满和反对。

    为了转移视线,新朝又多次挑起对外战争。

    这不但激起了他们的反抗,沉重的徭役和兵役也把内地人民推向苦难的深渊,“流民入关者数十万人,饿死者十七八”。

    ……

    李世民想起那短暂的新朝,若有所思。

    这王莽的某些举措,和“共产”倒是有些相似,可惜比起后世的游刃有余,王莽显然是太理想稚嫩了,也不适合当时的状况。

    也不知那苏国的解散与王莽新朝的覆灭,又是否有相似之处呢……

    明,朱棣有些哭笑不得。

    他真是被后人逗笑了。所谓的“怀念”方式,就是钉死人家的棺材板,然后老想着烧只“鹰酱”下去陪人家?

    好好好,这样的丧葬习俗,不愧是我华夏后人!真是传统的执念啊~

    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