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县里也该修修了。”她知道林文涛刚上任,这不是林文涛的问题,但还是建议一句。
林文涛听到这里,平静问了文蕾一句:“文记者,你知道这条路修了多久?”
文蕾又向窗外打量一眼,从地面的坑洼很多来看,应该时间不短了,她想了想说道:“我认为至少也有五到十年了吧?”具体年份她说不清楚,但五年以上是肯定有的。
林文涛这时才轻轻吐出一口气,对文蕾说道,“文记者,你能想象,不到三年的路,会变成这样吗?”
“不到三年?”文蕾这时都有点吃惊了。她一般在京城工作,对这些县城的路了解不多,但就是京城那边的县,修建的路也要甩这里几条街。
坐在副驾座的男记者,已经默不作声的扛起摄像机,一边拍摄两人谈话,一边拍摄窗外的路边。这样的拍摄对于男记者也有点吃力,因为里面的拍摄镜头会一直晃动
林文涛又淡淡说了一句,“文记者,我要是告诉你,这条路也是我扣钱的那家建筑公司,也是大发建筑公司修建的,你会是什么想法?”
文蕾不出声了,默默看着窗外,小车的颠簸让她坐的很不舒服,但这就是通往天合县城的路。她都不能想象,每天在这条路上通行的民众,心里是什么感受。
之前她还有点同情那家公司,现在看起来,林县长这样做,扣掉对方的钱,不是没有原因的,也不可能无缘无故这样做。如果是她,现在也可能这样扣钱。
过了片刻,文蕾才问了林文涛一句,“林县长,这边的民众,就没有反映问题?”她认为要是有人反映,这里的情况应该会好的多。
林文涛告诉文蕾,“有人反映过了,但就像你看到的一样,没有起到作用。这条路几乎每三年就会重修一次,三年又三年,就修成这个样子。你知道民众对这条路有一个很有趣的称呼,大家叫这条路是致富之路!”
这似乎是一个笑话,但文蕾笑不出来。她明白,民众对这条路的称呼自然不是赞扬,而是妥妥的嘲讽。那么这条路,让谁致富了?肯定不是普通民众。
文蕾还知道,实际上,这也不是个例。目前不少城市,就修建有不少这样的致富之路,年年翻修,年年改造,当然, 也确实让一部分人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