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皇宫。
刘禅端坐在龙椅之上,身姿挺拔。
他面容沉静,深邃的眼眸中透着坚定与睿智,正专注地审阅着手中关于度田的奏章。
自推行度田政策以来,朝堂内外风波不断,世家豪强的抗拒如汹涌波涛,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刺杀、弹劾、流言飞语,种种手段层出不穷,试图阻挠度田的进程。
然而,刘禅心中却如明镜一般,世家豪强越是抗拒,越证明度田戳中了他们的要害,大汉走的这条路是正确的。
“陛下,冀州各地度田已渐渐落下帷幕。”费祎恭敬地站在朝堂中央,双手捧着奏章,声音洪亮地禀报道。
他的脸上洋溢着兴奋与自豪,冀州度田的成功,让他看到了大汉复兴的希望。
刘禅闻言,微微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欣慰。“好,冀州度田能顺利完成,实乃我大汉之幸。传朕旨意,重赏在度田中立下功劳的人,让天下人都以他们为榜样,踊跃投身于度田大业。”
刘禅的声音坚定有力,在空旷的朝堂内回荡,仿佛在向天下宣告他对度田的决心。
消息一经传出,整个洛阳城都沸腾了。
那些在度田中立下汗马功劳的官员和百姓,一时间成为了众人瞩目的焦点。
他们走在街头巷尾,人们纷纷投来羡慕与敬佩的目光。
“张大哥,听说您在度田中立了大功,陛下要重重赏赐您呢!”一位年轻的后生,满脸羡慕地对一位中年男子说道。
中年男子微微一笑,脸上洋溢着自豪:“这都是陛下的英明领导,我不过是尽了自己的本分。度田是好事,能让咱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咱当然得好好干。”
他的眼神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仿佛已经看到了大汉繁荣昌盛的景象。
在一片欢庆声中,刘禅又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赦封在屯田中丧命的刘封为国公。
刘封,这位曾经为大汉的度田事业立下汗马功劳的将领,却不幸在与叛乱势力的斗争中牺牲。
刘禅对他的功绩铭记于心,如今,他要用这样的方式,让刘封的英名永载史册。
炎兴二年三月,洛阳城的皇宫内,举行了一场盛大的封爵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