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于平衡的需要,肯定会有所偏向,文臣有的是新人,武勋多世袭。
本朝太上皇期间,多次出手压制武勋,其中一门双公的贾家就是典型代表。贾府出于自身的情况进行了调整,贾赦这一代人转而学文。现阶段四王八公的势力还是非常大,青云书院倒是不怕,具体到某个学生头上,把贾琏给得罪很了,是要出人命的。
“廷恩以为,贾琏倒是个识大体的。”张廷恩为贾琏说了一句话。
“国公府的嫡系继承人,遭人挤兑不过是想着不要闹大,比起京中的多数勋贵子弟,贾琏的做派难能可贵。”李清认同这个判断,张廷恩笑道:“歹竹出好笋!不足为奇!”
两人不约而同的笑了,京师地面上,勋贵子弟的名声可不算好。
贾琏能做到不仗势欺人,真算是另类。
达成共识后,张廷恩带着一点担忧的语气道:“同僚中不免有人会说,年轻学子不惧权贵,应当鼓励。”李清很大气的一摆手:“歪理,不足为虑。没考进青云书院的时候,也没见他们不畏权贵。书院庇护学子是本分,但这不是学子主动挑衅的理由。”
说到底还是老一代勋贵的名声太差了,太上皇即位初期,京师勋贵横行,欺男霸女,多行不法之事。贾家还算是家里管的严格,到贾赦和贾敬这代当家后,违法乱纪逼死人命都不新鲜了,不然就薛蟠那个案子,怎么能稀里糊涂的就盖住了呢?
问题是坏就坏在这个盖住了,根源在于贾家、王家看上了薛家的钱,这是个把柄。
李清和张廷恩都是进士出身,都是遭人弹劾后主动请辞,三留三辞之后退隐。
留在青云书院教书就说明他们并不是心甘情愿的辞职,而是不得已为之,政治抱负还在。
“今上登基五年首次选秀,此举颇有深意。”李清与张廷恩关系不错,这才提醒一句。
“邸报看到了,此次选秀范围确定在勋贵之家。太上皇登基之初,一门双公的贾府为经营节度使,忠义亲王坏了事不就荣国公薨,过了五年,太上皇病倒。”张廷恩表示明白了,皇帝登基之后一直没选秀,突然搞一次选秀,其实是政治信号。
“不错,太上皇在位期间,一直压制旧日勋贵,才有了兴文匽武的格局。今上登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