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整齐的喊:“陛下,此报危害巨大,臣请封禁。”
承辉帝的血压直接拉满了,袖子里的拳头捏紧,默默的告诫自己,冷静!一定要冷静!
周况眼见陛下依旧沉默,决定加大表演力度,最准站起来表演什么叫血溅大殿的时候,前排的内阁大臣中间站出来一个人,面目狰狞,抬手颤抖的指着周况呵斥。
“大胆,尔等竟敢逼宫!”说完此人转身对着承辉帝躬身,双手举着笏板,义正词严的朗声开口:“陛下,法无禁止皆可为,《京师民生报》并无违法之处,周况身为御史,以无端臆测定他人之罪,公然以文乱法,进而携朋党逼宫要挟陛下,臣请严惩周况极其朋党,以正朝纲,并治周况一个大不敬之罪,以儆效尤。”
谁都没想到,站出来说话的人不是李清也不是张廷恩,而是三辅孙化贞。比起周况以没有发生的事情来给《京师民声报》定罪,孙化贞的指责可谓有理有据。
这都不是重点,重点是孙化贞这个人很特殊。
这个人官声很好,在朝在野,名声都很好。非要举个例子,那就是海瑞。
这样一个人还是内阁大臣,站出来指责周况,事情只要传出去,周况人缘再好,也不会有人继续站出来帮他说话了。没法子,孙化贞这个人做官做事,就两字【干净】。
这其中有一点也很关键,那就是孙化贞给周况等现场大臣也扣了一定帽子,一定非常要命,非常犯忌讳的帽子,【朋党】!
自古以来,【朋党】在皇帝心里就是一个禁忌词。
原因无他,但凡出现党争,那就意味着国家危亡的苗头出现了!
皇帝必须要学历史的,即便他登基之前没学过,登基后经筵官也会跟皇帝讲历史。
朋党之争在经筵官那里是必讲的内容。东汉末年有新旧经文之争,唐朝有牛李党争,北宋有新党与旧党之争。前明更是五花八门,什么齐党,浙党、晋党,阉党、东林党。
比起【朋党】来讲,区区一家民办报纸,那也叫个事?
承辉帝的脸上露出一丝难得的欣慰,当初力排众议,举孙化贞入阁的时候,就想过可能出现这么一种情况。这个人眼睛里容不得沙子,还是个中间派+实干派的代表人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