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按照这个模式来办报纸。
这不,贾蓉屁股着火似的来找贾琏,说起这个事情时一脸的着急,小小年纪就承受这些,也真是为难他了。不过贾琏看来,贾蓉有点乐在其中的意思。
“一共有三家新出的报纸,也在印刷局印刷,发刊的日期与都错开了,我报是逢五,他们就在别的日子出报。不看内容,这些报纸的样子与我报几乎一模一样。贵人这几天很着急,嘴角都长水泡了。”
贾琏能理解李亨,毕竟他现在靠着这家报纸,在承辉帝眼里的加分不少。
办报纸这东西也没啥门槛,别人甚至都不用动脑筋搞版式,直接抄你的就好了。一看自己的独门生意变成了多家竞争,李亨这个年龄有点着急很正常。
“伱给我带个话给贵人,报纸的销量受影响了么?如果没影响,那说明舆论导向方面的问题不大。那么多小报童养着,难道是白白花钱的么?搞清楚都是那些人在搞报纸参与竞争,出现竞争很正常,要习惯竞争,不怕竞争。办报纸,内容为王。”
贾蓉拿出小本子快速的记录下来,同时也感慨,琏二叔就是报社的定海神针,几句话就让人心安定了下来。
打发看贾蓉后,桂香又来送冰镇酸梅汤时,看见贾蓉送来的包袱随便的摆在书桌上,赶紧上前收起道:“二爷得了许多润笔,需仔细收起来,不可叫大老爷知道了。”
呃!一碗酸梅汤下去,从内往外的散发凉气,身上的暑气瞬间淡了许多。
“银子你收好就是,我可没工夫去管这点小钱。”这还真就是实话实说,毕竟在贾琏看来,每一期报纸的润笔不过二两银子,加上出版的部分,几个月下来不过收入一千两。这点钱真不算多,想要挣大钱呢,还得是干大买卖。
想到大买卖,贾琏想到的是薛家,做买卖不是你想做就能做的,比如卷烟厂,你生产出来的香烟,需要销售渠道吧?难道还要自己去建销售渠道么?即便自己在京城搞出了销售渠道,外地呢?局限于一地的买卖,能挣的也就少了。
银子对于决定走官场路线的贾琏而言很重要,我有钱了,面对收买的时候,腰杆子也硬了不是?贾琏不是啥甘于清贫的颜回,也不想过那种一日三餐馒头就开水的日子。想要保证生活质量,没有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