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太妃是好友,新任江南道御史上奏弹劾甄家十大罪状。有人说,这是朕的意思。”
承辉帝愿意说,周皇后就安静的听,一个字的评价都没有,心里倒是想起了自己家里的老父亲和兄弟们。周家倒是没欠户部的钱,只是家中的长子,一直被周皇后压在翰林院,不让他外放为官。
“长宁侯上奏,喜得新孙,想要个恩典,你的意思呢?”承辉帝语速很慢,似乎在说一件很艰难地事情。
“不用理睬,臣妾还不知道他么?家里多个牛犊,都想要个恩典。以后周家的事情,陛下只管让他们来找我,看我不给他们一点厉害看看。”
周皇后说这番话时,语气变得格外严厉。
承辉帝知道皇后的日子也不好过,忍不住叹息道:“贤妻看着赏点东西吧。”
这事情就算告一段落了,没想到周皇后还是补了一句:“周老二眼高手低,学问做不好,修书也不积极,在翰林院呆着惹祸也不会是啥大事,臣妾还能看着点,要是放出去,怕是要出大事情的。臣妾恳请陛下,一定不要让周冲外放为官。”
宫里这些女人,承辉帝这段时间只在周皇后和元春那是有原因的。
过了一日,因为顺天府考官的事情,礼部尚书李清上奏,请陛下定夺。
承辉帝为此专门把李清叫来独奏,屏退四周后,承辉帝才说了交心的话:“明年春闱,朕的意思由爱卿主考,今年的秋闱顺天府主考,爱卿可有推荐?”
李清被这话弄的事惊喜交加,惊的事顺天府在天子脚下,乡试的主考素来都是陛下钦点,即便是阁臣+礼部尚书,也不好推荐私人。喜的是明年会试的坐师,看意思陛下酬功呢。
“臣并无合适的人员,陛下可从翰林院挑选英才为主考。”
嗯,承辉帝稍事沉吟,点点头认可了李清的说法。君臣之间的这场交锋,算是打了个平手。如果李清不识好歹,想要推荐人来做乡试考官,暂时是没事的,一根刺在承辉帝的心里埋下了。别管你推荐的谁,青云党人的标签就贴上了。
还记得孙华正给周况扣的【朋党】帽子么?青云党是不是【朋党】?
这还真就不是承辉帝的恶趣味,根本就是一个帝王心术的具体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