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行返回京城之后,有何打算?”二人边漫步边聊天时,林如海关心起贾琏的仕途。
“入陛下眼矣,尚有恩师在上,谈何个人打算呢?”贾琏也实话实说,今后的仕途,根本没有自主选择的权利,真当状元是那么好当的么?
“哦,看来我想简单了。”林如海顿时有所悟。
“嗯,陛下有宏图大志,别的新科状元九成九要进翰林院,我还真不好说。再者,恩师那边也一定有想法,回去之后听招呼就是。”贾琏把情况说清楚了,林如海也不禁感慨:“人在宦海,身不由己啊。只能是走一步,看一步。”
“哦,姑父有何见教?”贾琏很诚恳的请教,林如海却摇摇头:“谈不上指教,只是随便说说。两江之地各种关系错综复杂,两江总督韩宗为陛下潜邸之臣,江南巡抚与本地士绅关系很好,甄家有良田万亩,官府黄册上却看不到记载。扬州这个地方不但盐商多,牛鬼神蛇也很多。看着最高不过正四品,掺和进来的力量,一个比一个吓人。难啊!”
“姑父不是正三品么?”贾琏脱口而问。
“我这个正三品不当数,全看上面给多大的权利空间。临行之前,陛下给的话很明确,三品以下,尽可弹劾。”这个话的意思,贾琏不是很明白,所以露出疑惑的眼神。
林如海进一步解释:“三品之下,弹劾有功,三品以上,弹劾无功有过。”
进一步解释这句话,两江之地,国家财源,上层不可轻动,有利于稳定大局。
“国家财政过于依赖两江之地,不可长久。”贾琏很客观的评价了这个现象。
林如海笑了笑:“这也是太祖立主五口市舶司之意,可惜了,西洋海商,汇聚广州,日、朝藩属海商则偏爱闽浙。两江棉布、丝绸冠绝四海,坐在家门口就把钱挣了。在往北就很难了,西洋人还是死脑筋了。”
贾琏笑了笑,没有评价,想起的却是乾隆年间一场洋人告状的公案。
那场公案的结果导致了一口通商,原因嘛很简单,方便皇家捞钱,控制外界信息扩散。
希望大周朝不要出这种案子吧,不过看眼前的局势,应该是迟早的事情。
历史的车轮印子,大概是要从大周朝的脸上碾过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