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帝上了车,贾琏上马跟在车窗前相送。
“爱卿在工部这段日子,历练出来了,朕心甚慰!”承辉帝指的不是工作进度,而是刚才如何赏赐工匠的安排上。不理解基层百姓的需求,胡乱开个赏格,你看人家敢接么?
承辉帝不知道的是,贾琏这个现代社会的官油子,长期在基层厮混,见过的“刁民”多了。相比之下,大周朝这些底层百姓,不到活不下去都不愿意多看官府大门一眼。干活还管一顿饭的工作,闹事?感恩戴德都来不及呢。
这些百姓淳朴的让贾琏心疼,就这么一群百姓,当官的还不拿他们当人看,非要堵住工匠们上升的通道。正所谓,人在自身谋取利益的时候,是不会看见其他的。
贾琏至今还记得第一次进入工坊,看见那些眼神麻木的工匠们,得知进组后能管两顿干饭时的眼神变化。在工坊里做事,每个月是有工钱的,但多数情况下,工钱没有实发,一大半发陈杂粮、麻布,实际到手的钱是三成左右。
这个事情官面上贾琏没有发表任何意见,因为他不是工部的主官。
私底下贾琏肯定是要向皇帝告状的,只不过要等待时机,这不,机会来了。
“陛下,说实话,臣能为这些工匠做的太少了,内心实惭愧。”
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加上一闪而过的忧虑眼神,立刻抓住了承辉帝的注意力。
“裘世安,寻个地方喝茶歇脚。”承辉帝的声音变得严肃,贾琏感觉惭愧的事情,要听!
啥意思呢,贾琏都能看到的问题,可见下面藏的问题更多。
这就好比家里看见一只蟑螂的时候,说明已经有很多蟑螂在家里了。
堪比劳模的承辉帝,当然知道,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
这里是京师,这里发生的任何事情,到地方上至少放大十倍,甚至更多。
稍稍注意一下历史上那些有成就的皇帝,不难发现都是相对关心底层百姓的皇帝。
最典型的就是朱元璋,就因为文官们继续执行了元朝的一个婚姻制度,导致一个百姓上京敲登闻鼓告御状,一口气自上而下的杀了个血流成河,人头滚滚。
道理其实很简单,这些百姓是交税的,交税的才是皇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