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 > 科幻小说 > 红楼:我是贾琏 > 第218章 学新闻学的(2/6)
历史上绝大多数时间,官府收的都是实物税。

    这也就是一条鞭法令人诟病的关键所在。朝廷是方便了,百姓怎么办?

    实在不懂我的意思,重温一下《多收了斗》。

    朝廷省事,治理成本转嫁给底层。基层权利彻底拱手让给民间士绅、宗族。

    如果是个组织力和执行力很强的政府,这些都不是问题。万历年间的情况,可谓饮鸩解渴。暂时看着身体好转了,人也精神了,实际上亏空的更厉害了。

    治安、刑狱、道路、水利,这些东西从一个县令的角度看,对政绩的帮助不大。

    贾琏苦一苦士绅的做法,林如海是绝对没有勇气这么去做的。

    开什么玩笑,这种事情做出来,将来民间要编戏文骂你的。也许在郧阳地方上暂时没人信,过个一代人之后呢?全国范围内呢?真就是千秋骂名,不是谁都敢背的。古人重视身后名,能豁出去的人少之又少。

    明眼人并不嫉妒贾琏的升官速度,人家是真的豁出去了。

    提到治理地方,贾琏也很是无可奈何的表示:“没别的法子了,陛下催的急,老师头发都白了一半。我也只好拿士绅开刀了。估计我活着没问题,我要是没了,民间一定有人编戏文骂我,说我是贪官污吏,媚上奸臣。所以要先下手为强。”

    “哦,你打算怎么做?”林如海好奇的问一句,这便宜侄子,总能搞出一些新花样。

    “花钱养个戏班子,专门免费给民间百姓唱戏。戏文我亲自操刀,我就不信了,比宣传他们还能干的过我。对了,再养一群说书先生,让金庸新先生写新作,就叫《官场灾星》。”贾琏很是自信,要说宣传,他才是见识过“学新闻学的”。

    林如海不知道贾琏要干啥,但总觉得不太对劲。

    “金庸新,你还认识这个人?这厮倒是一个民间传奇了,神龙见首不见尾,没人知道他是谁。有点金陵笑笑生的意思。”

    林如海就是随口一说,贾琏却诚惶诚恐道:“怎么好比的,不好比的。”

    不是很明白的林如海误会了,深以为然的点点头道:“若论文学造诣,确实没法比。唯一能比的,大概就是两者都犯禁了。一个是有伤风化,一个是侠以武犯禁。”说到影响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