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的,这就好比某个诬陷民工偷拍的事件一样,当时在民愤之下怂了,过后拍电视剧翻案。
逻辑嘛,我是为朝廷搞钱,只是手段过于激烈。另一个,诬告怎么了,我是为全体女性。
如果贾琏在场呢,一定会拍着桌子怒斥,【反贼在内阁!】
至于李驰,因为南海的事情,此刻也自身难保,运河沿岸的事情,与我何干呢?我还是想想法子,怎么改变一下陛下形成的恶劣印象吧。要说治理地方,李驰不敢说是高手,但是拍皇帝的马屁,他已经有了七八份腹稿了。
郭衍大概是最轻松的,但是他能感受到现场气氛的不对,所以也没露出兴奋的表情。
承辉帝冷静下来后,拿起贾琏的报告再次仔细阅读时,心情又变的沉重了几分。
实际上贾琏还有一份密报,承辉帝还没来得及看呢。
眼下这份公开的奏报,还是岳齐那边转发的,内容已经很惊人了。贾琏毫不掩饰的表示,运河两岸失地百姓依靠运河为生,这条生计也因为地方盘剥而难以为继才是白莲教的可乘之机。放眼全国,没有运河这条生路的其他地方,情况又将如何?
这就是把根本矛盾摆在皇帝和内阁的面前了。
这一类的问题,以前有没有大臣上奏呢?真有,只是每次都没有下文。
你说皇帝有没有改变的想法呢?当然是有的,那么问题来了,为何没有改变,反而加剧了呢?皇帝要改变,就问大臣们答应不答应。
这个时候,承辉帝又想起了张廷恩曾经提出的建议,士绅一体纳粮,摊丁入亩。
你不是搞兼并么?那么好啊,取消对士绅的优待政策,按照田亩来交税。
承辉帝的好心情之后,就是看着眼前的内阁班子各种不顺眼。不过他更清楚的是,换一批人上来也好不到哪里去。心思转来转去,又想到了贾琏的建议,内部矛盾难以解决,那就把矛盾转移到外面去。只要把失地百姓弄到外面,问题可以说解决了一部分。通过对外贸易和掠夺来弥补国内的财政困难,政策上缓解百姓的生存压力,比如改徭役为雇佣。搞一些国家工程,比如治理黄河疏浚运河,就不用发徭役,而是雇佣百姓干活。
当然了,这份战报中,贾琏没提到如何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