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姓都是非常朴实的,身为钦差的贾琏亲自出面对话,一场风波平息了,但这也仅仅是开始。
三司衙门各级下属被召集开会,贾琏亲笔写了一份告示,全程张贴,讲清楚这次巡视苏州的事情。
特意强调了一下,不存在官库亏空,百姓补上的事情。
有句话怎么说的呢?
别人冤枉你,给你捏造罪名,一定不是空穴来风,一定是有迹可循的。
就好比污蔑东大强迫劳动,那是因为灯塔真的干过,否则黑人不会对西瓜和皮鞭如此敏感。
又比如,污蔑东大种族灭绝,那是因为曾经遍布北美洲的印第安人,现在的保留地在边边角角上一小块。
所以,巡抚、三司使、苏州知府,一定干过巧立名目收税的事情。
苏州知府衙门内,知府被扣在三司衙门,贾琏派人进驻后开始查账,有卫兵把门,刺刀怼在鼻尖上,账目移交的还算顺利。
苏州城里出了大事情,成为了城北百姓的热门话题。但是对于城外百姓而言,并没有太多感受。
真正让城外百姓感受到的事情是城门口的收费点撤掉了,换上了一批外地军人。他们也不是不检查,只是对进城的车辆进行检查。
重点不是检查,而是不收费,真的不收费了。
进城费什么时候有的,因为年代久远,苏州本地的老人都说不清楚。
这么一件深入普通人生活的事件,突然消失了,咻的一下,很多人从最初的不习惯,到后来确定真的不收费的惊喜。
城门口不收费的消息,热度很快就盖过了城内来了钦差这一热点。
当然了,苏州水门那边的税还在继续收,但那能一样么?水门那边收的是大宗商品的商税。
水门这边也换了一批生面孔,进出城门的货船,不能像过去那样,船主只要塞点钱,就能免检进城了。本朝商业税二十税一,税率并不高。
为何商人却依旧经营艰难呢?原因也很简单,重复收税。苏州的货运到金陵,出城的时候收一次,走水路沿途的官府设卡收过境费。
运到金陵,又要收一次。当然了,特权阶级不在收税其中。以贾琏为例子,如果贾家的人要做大宗买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