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已经彻底绝望了。
这一次,我在海安深空观测站的外面,眼睁睁看着黯淡的天空中出现了一团细小的火光。
不仅仅是希望号,看字里行间透露的意思,过去二十年内发射的火箭似乎都没有成功突破四万千米的高度。
……
……
第三次试飞实验,失败。
今天天气不错,是个发射火箭的好日子,深空观测站的所有研究人员都来到了一层控制室。
“那份权限升级文档,你不会只看了武器方面的信息吧?”壹的声音中透着几分古怪,“单兵粒子级扫描是正式调查员才能使用的功能。”
不知道为什么,梁副站长并没有在意我的批评,他神色呆滞,就像是受到了什么打击,嘴里还低声呢喃着一些旁人听不懂的话语。
不仅如此,他们甚至还想把我赶出海安深空观测站!
1711年1月26日,海安深空观测站,第一次试射记录。
好!走得好!!
忽然,指针最后跳动了一下,成功触碰到了四万千米大关!
时间一点一滴流逝,象征着高度的指针也越来越靠近那被标成鲜红色的四万千米。
感叹之际,电子合成声再次响起,陈梵的目光也被身前的全息界面吸引了过去。
“一方面是伱权限不够,另一方面,理论上来说,粒子级扫描对微观粒子的影响是可以逆转的,但考虑到其存在一定的意外因素,这种超高功率的粒子级扫描通常不会对生物体和重要物体使用。”
这是一份关于火箭发射实验的日志信息,其中还夹带着不少主观性的记录。
成功了?
看着高度数字仍在缓缓向上攀升,控制室内出现了隐隐约约的议论声。
他们决定换一个视角——
说实话,在制造这枚火箭的时候,我一度以为我们在造一台重装坦克。
考虑到过去二十年内发生的那些事,我们特地对这枚火箭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造——火箭外部全面加装反应装甲和防弹钢板。
“至于为什么先前不用……”
但就在下一秒。
失败的原因是触碰到了所谓的四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