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军扩编至一万人,作为咱们手里规模最大的野战骑军使用。”
“诺!”
“骑军五营、步军三营,外加左右骑军总计六万兵马,剩余四万人中还有一万骑军,分别驻扎边关各城,作为机动兵力。
三万步卒一分为二,由楚老将军、萧老将军指挥。”
一句句整军方案从顾思年的嘴里蹦了出来,这是他早就想好的。
其实那六万兵马虽然一直没有编入各营,但领军的将校们几乎都出自各主力营,扩充整军不会有丝毫麻烦,短时间内就能完成。
仔细盘算一下两卫的兵力,你会发现十万边军中骑兵占了六万,这在以前是完全不敢想象的。
别看骑军是六万,两卫手中能用的战马足有十余万匹,供大军轮换备用。
如此巨量的战马都得归功于一个人:
琅州别驾苏晏清。
苏晏清以前在琅州就是管养马的,别人都看不起这芝麻大小的官,甚至嘲讽其为弼马温。
可苏晏清明白,边军想要强大,马政乃重中之重!费心费力的将养马的各种细节、要点都给摸透了。
没有马,哪来的骑军?
没有骑军,何谈在关外与燕军野战?
从他升任琅州同知开始,就顶着压力发展马政,新建了多处马场。
此举耗时耗力耗钱,不少文官颇有怨言,但得到了边军武将的大力支持。
最后是慕晨沉与何先儒两位刺史力排众议,坚定的站在苏晏清一边才促成此事。
短短两三年,两州马场产出的精良战马逐渐增加,这才是打造一支精锐骑军的底气所在。
顾思年有条不紊的说道:
“你们都身经百战,从死人堆里摸爬滚打出来的,怎么练兵、怎么形成战斗力、怎么才能打胜仗都不用我教。
但我要强调的是,如今两卫边军今非昔比了,人多了,自然也更难管。
前几天琅州城外的事你们肯定都听说了,这样的事我不希望再发生第二次。
还是那句话,大兵团作战,军纪要严!
任何人触犯军规军律,都要严惩!”
“明白!”
“接下来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