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我等空欢喜一场不说,还因此懈怠了眼下的应对之策,岂不是大祸临头?”
“没错!”
“无论如何,都必须拿到个准话才行!”
眼见众人已经从绝不接受变成了有条件接受,沮授心中好气又好笑。
于是乎,很快的,沮授与审配两人再次悄悄潜出,去苏曜那里求问。
两人先是坦率的表示了愿意归降的意思,送去了崔烈认罪的亲笔,然后就针对迁移的细则小心翼翼地询问起来。
正所谓伸手不打笑脸人。
见他们如此痛快的决定归降,苏曜也不再为难,派荀攸与其对接安排具体的琐碎事宜。
至于他们是否能参与科举一事,苏曜更是亲自给出了准确的说法:
“科举取士,乃我革新之重策,旨在选拔天下贤能,为社稷所用。诸位冀州世家子弟,若真有学识才干,我岂会将其拒之门外?”
“但是,咱们丑话先说在前头,我这科举考场,那是容不得半点舞弊的,若有违背,不论是谁,必将严惩不贷!”
沮授与审配听闻,心中一块巨石终得落地,连忙跪地谢恩。
“大将军放心,我等必定严令家族子弟,恪守考场规矩,以真才实学应对科举。若有子弟胆敢违规,我审家愿受重罚。”审配顿首说。
苏曜微微颔首,算是认可了他们的表态。
紧接着荀攸便走上前来,手中拿着一份文书,说:
“这是迁徙的具体安排,路线、行程以及抵达新地后的安置规划都在其中。你们先且看看,后续若有问题,等咱们到了高邑城中可再详细讨论。”
沮授接过文书,与审配一同仔细研读起来。
只见上面详细标注了每日行程,途径的城镇村落也有说明,甚至连歇息地点、饮水补给之处都考虑周全。
见到了这份文书,沮授和审配哪里能不知道,这大将军怕是一早就考虑好要这么对付他们冀州的世家豪强了。
他们的坚持,他们的抵抗,在苏曜缜密的布局面前那根本是不值一提。
接下来,几人又谈了几句后,沮授和审配便匆匆而回,急报城中世家,准备献城事宜。
而紧跟着两人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