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下去,总有一天会实验出产量高的杂交水稻。
元朝。
王祯(zhen)对袁隆平的一生经历颇有些感同身受,仿佛在袁隆平身上找到了他自己的影子。
他和袁隆平一样,考取功名之后,就被元庭安排到这种穷乡僻壤担任县官一职。
他来到旌德县任职后,看到当地的百姓生活贫穷。
为了让百姓吃饱饭,他带着百姓积极从事农业生产。
凭借他对农业方面的了解,成功让百姓粮食丰收,让百姓能够吃饱饭。
他和袁隆平所不同的是,他没有研究出如此高产的杂交水稻。
那1500公斤的杂交水稻亩产量着实把他吓得不轻。
不过袁隆平研究出高产杂交水稻的办法让他看到了希望,说不定自己按照袁隆平的办法也能研究出一些成果。
他不指望能达到袁隆平那般厉害的高度,只要能让元朝的水稻亩产量提高几十斤就已经谢天谢地了。
不过一想到前不久刚刚编纂好的《王祯农书》就有些头疼,看来要等杂交水稻研究出一些成果添加进去之后,《王祯农书》才能出版。
西汉。
氾(fan)胜之对这个袁隆平佩服得五体投地。
他从未想过这个世上居然有如此神人,居然能把水稻的亩产量提高到1500公斤,简直是骇人听闻。
同样都是农学方面的大家,看看自己这个大家,再看看袁隆平这个大家,怎么差距就这么大呢!
自己这么多年来总结了十多种农作物的栽培技术,为大汉的农业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原本还有些沾沾自喜自己取得的成就,但如今和后世的袁隆平一比,他为之前的沾沾自喜感到羞愧。
不过有一点让他感到兴奋,那就是袁隆平的办法给了他灵感。
他以前也不是没有发现水稻稻穗特别大颗粒特别饱满的植株,但他以为是意外,也就没有过多关注。
如今看来,这样的水稻植株是种出更高产量的关键。
他把这一点默默记录下来,准备找时间好好试验一下,要是办法真的可行,那他可以详细记载在《氾胜之书》中流传下去。
北